本书系统阐述了IP的形成,以及如何正确使用IP
1传统意义上的IP
我们传统中对IP的理解,多是那些畅销小说,漫画,还有随之改编而来的影视剧,游戏等等。例如金庸的小说每一部都是一个超级IP,内容精彩,读者庞大。金庸的每一部小说都拍成了电视剧,几十年来而且一直都在翻拍,其中有些成为了经典,以至于今后的翻拍的影视剧人们都自觉地跟上一个版本的作比较。这样金庸小说的IP能量进一步放大增强,吸引人们去消费。
要成为传统意义上的IP有以下三点要求
a.优质的的内容作为保障。金庸的小说快意恩仇,侠骨柔情,让人一读就上瘾,他的小说都是以历史事实为背景,给人一种历史回归的感觉,人们不知不觉的就把自己想象成了书中的人物,劫富济贫,保家卫国,替天行道,大大满足了人们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感。
b.拥有庞大的粉丝市场。人们对某物投入了时间与感情,就会对其念念不忘,最常见的就是小说与影视剧。人们看过某些经典小说,对故事内容,人物性格有着自己自成一套的感知。当拍成电视剧后,无论拍的质量怎么样,都会形成粉丝群体大规模的讨论与交流。拍的好,能形成人们心理上的共鸣,就会成为经典,使人们深深的记住。拍的烂,人们在吐槽谩骂中寻求宣泄,也会形成非常大的讨论。比如在人们心中古天乐版本的《神雕侠侣》是经典之作,故事内容忠实原著,人物演绎细致到位。虽说拍了有十几年了,但是人们还是会反复观看。而陈晓陈妍希版本的《新神雕侠侣》,就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吐槽,比如包子脸的陈妍希毁了小龙女的女神形象,杨过调戏李莫愁让人三观尽毁。人们边骂边看,新神雕的收视率居高不下。
c.后续的开发价值。有了优质的内容与庞大的粉丝群体作为保障,就必然有了很多潜在的开发价值。金庸的小说火了电视剧,间接的演电视剧的明星也火了,同名的网络游戏也一个个的开发出来。而我们普通人就会去追星,去看明星的演唱会,去买明星的书,去看明星的其他电影,买明星的同款衣服,去玩明星代言的游戏等等。又比如迪士尼的经典动画《米老鼠》系列,有优质的内容,又有庞大的粉丝群体。然后又利用其光圈效应,在全世界建造了多座迪士尼乐园。这些都是对IP价值的后续开发。
2个人如何打造IP
而当下对IP又有了新的定义。IP不仅仅是小说、漫画、影视,作为一个普通人也有成为IP的可能。例如,近来一些大红大紫的网红,这些肤白貌美锥子脸的大美人,个个月入几万、几十万。这些网红就是人格化的IP,他们销售的就是自己,靠一帮暂时的粉丝撑着人气。但是这样的IP并不长久,因为多数的网红并不具备成为真正IP所要具备的首要条件——不断可以输出的内容值。他们多是凭借颜值或者出位言论、粗俗的表演来博人眼球,一旦青春不在人老色衰或者被封杀,基本上就无人问津了。
a.罗胖的IP养成之路
个人IP化成功的典范当属罗辑思维的创办者---罗振宇,这个颜值不高,有点胖的大叔,他仅靠一张嘴皮子讲故事,就吸引了大批的粉丝。当然了罗胖是读了大量的书,进而能持续不断地输出优质的内容,才会如此受欢迎。他的罗辑思维就是对某一现象,某一观点,某一个历史故事,某一个历史人物的讲解,然后再匹配书中的观点来加以佐证。罗胖成功的将自己包装成了一个读书达人的形象,能持续不断地输出内容值。后来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凡是罗胖节目里提到的书,必然大卖,即使那些曾经无人问津的冷门书也卖的很好。罗胖很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机会,开了自己的网店,利用自己的口碑向读者推销,每推一本必定大卖。
b.papi酱会成为真正的IP吗?
而当前最火的网红当属papi酱,仅靠几十个短视频就吸引到了几百万的粉丝。papi酱之所以能快速吸粉,这与她的视频内容分不开,接地气亲民化的吐槽形式,频频出现的金句,戳中了大批粉丝的猎奇心理,把他们想要表达却不知如何表达的内容,以轻松诙谐的形式呈现。
这些个人化的IP有一个特点,就是必有一个爆款产品或作品被快速传播,引起人们的热议,迅速吸粉。当然其他的作品也有一定的话题度,使粉丝有参与感,引起共鸣。我觉得下一步papi酱将会设法将自己的粉丝变为购买力,卖广告只是第一步,形成一批付费群众才是关键,这是个人IP商业化的必经之路。
c.你也可以成为超级IP
打造一款超级IP,强大的内容值必不可少,有了内容后,要在多品台进行推广,例如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就是要有人知道你的东西,并为你的东西叫好,形成话题和讨论。如果你的作品中有一两个爆款出现,粉丝就会开始爆发,当然你的其他作品也要有价值,这样你的口碑就渐渐打响了。接下来就是在保证高价值输出的同时,慢慢将自己的粉丝变成购买力,形成自己的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