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斋杂集 历代有名情爱典故系列之六四:望夫化石
【简介】本典出自三国•魏•曹丕《列异传》。据载:湖北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块望夫石。这块望夫石的来历是:古时有个人远服兵役,其妻带领儿女送他到这座山上,以后其妻常登此山盼望丈夫的归来。可是丈夫一去不复返,她眷恋丈夫甚苦,久而久之,感化成石头,石头的样子正是她站着远望丈夫的样子,后人因称此山为“望夫山”,此石为“望夫石。”康按:有关“望夫石”的故事民间传说甚多,遍布祖国南北,据所得资料,列部分资料于[出典]文之后,以供研究参考。
【出典】《太来御览》卷八八引《列异传》:“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①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而形化为石。”②
《汉唐地理书钞》辑本南朝•纪义《宣城记》:“望夫山:昔人往楚,累岁不还,其妻登此山望夫,乃化为石。其山临江,周回五十里,高一百丈。”③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三0《江州》:“望夫山,在德安县西北一十五里,高一百丈。按:《方舆记》云:夫行役未回,其妻登而望,每登山辄以藤箱盛土,积石累功,渐益高峻,故以名焉。”④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一四《兴国郡•永兴县》:“菁山:《舆地志》云:上有望夫石,石上曾生芜菁,山上有石高三丈,形如女人,谓之望夫石。传云:昔有贞妇,其夫赴国难,妇送于此,遂化为石。”⑤又卷一0五《太平州•当塗县》亦载,称望夫山在县西四十七里。
宋•常棠《海盐澉水志》卷上:“望夫石在永安湖仰天坞之右,山巅石磐,磐侧立石。昔日有海商失期不返,其妻登磐望夫泣殒,化而为石,因名。”⑥
明•詹詹外史《情史•望夫石》:“新野白河上有石如人,名望夫石。相传一妇送夫从戎,别于此,妇怅望久之,遂化为石。”⑦
注:
①康按:《列异传》所记“望夫山”事,亦见鲁迅《古小说钩沈》辑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其记与《列异传》文字大同小异。武昌:即今湖北武昌市。状若人立:象人站在那儿一个样子。
②传云:传说。昔:过去,从前。从役:从军,服兵役。饯送:送别。立望:站立着盼望。形化为:身体变成。
③楚:指楚国。春秋、战国时南方一个大国名。此指南方。累岁:多年。
④方舆记:南朝·陈·顾野王撰,是一部地理性的书籍。行役:指服兵役。
⑤康按:《太平寰宇记》引《舆地志》此条,亦见《太平御览》卷四八。永兴县:即今湖北阳新县,与《列异传》所记地同。舆地志:即《舆地记》一书。国难:指国家战乱。
⑥海盐:今属浙江省。泣殒:哭死。
⑦新野:今属河南省。从戎:从军,当兵。
〖释义〗女子因思念远服兵役的丈夫,日日登上山头盼望丈夫的归来,久之,身死山头,仍化为人石翘首相望。后诗文中常见的“望夫山、望夫石丶石望夫、望夫化石、化石、人化石、身化石、山头石望夫妇”等用典形式均本此而来,所言即指女子盼望丈夫归来所登的那座望夫山以及她死后身子变成的那块望夫石头,诗文中引用,表示妻子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坚贞和无限的思念之情,用来形容她们的思情精诚致极、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也用来径作思妇的代称;又“望夫台”、“思妇台”这两条用典形式亦本此而来,即指女子望夫所站立的地方,诗文中引用借指女子思念、盼望丈夫的地方;又“化石之节”比喻女子对爱情忠贞的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