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人】陆昭兰
【打卡时间】2024年5月13日
四年的高中班主任经历,似乎给我一种错觉,学生的同伴关系超越了亲子关系。仔细想想,这个想法错得离谱。有一种关系,即使不联系、少谈及,它仍占据人内心最柔软的位置。
第一次处理男生人际交往冲突,起因是一些小事:“我对你好,你对我爱理不理,语气是全宿舍最差的,我跟你说的话,你却不当回事------。”小涛源源不绝地说他们之间相处的一些不愉快,小元全程不吭声,脸上毫无波动。看到这情况,我也愁,问小元:“小涛说得是事实吗?小涛因为这些不开心,中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当着老师我的面,可否解释一下?”
小元冷漠地说:“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吧,都是我的错,行了吧!”
小元的态度令我很担忧,这根本不是解决问题态度,“小元,小涛在生活中可能更注意细节,为此跟你有一些不愉快,大家都是同学,说通了就好,老师我知道你是个良善、大气的男孩,也不去在意谁对谁错,但老师我不想你受委屈,我想知道你真实的想法,你就当给老师一个面子,可以吗?”
小元瞬间泪流满面:“老师,他说我什么我都可以不计较,但他说要见我爸妈,问我爸妈是怎么教养我的,这一点我绝不能容忍,任何事扯到我爸妈就不行,他凭什么说我爸妈!”
知道双方的想法,事情就清晰了,小涛道歉后,小元也听进去了其他的话。事情解决了,但小涛和小元再也回不到原来亲密的关系,只是普通的同学,这就是生活真实的模样。
虽然有很多家长跟我抱怨:孩子回家就喜欢呆在房间里,什么都不跟他们说,宁愿跟朋友出去玩,也不愿意跟他们一处。但做重要的决定,感到委屈的时候,他们最依赖的还是爸爸妈妈。学生时代的同伴关系是短时的,亲子关系却是一辈子的。
但现实中确实也存在孩子过于依赖、重视同伴关系,甚至给人一种错觉,同伴关系代替了亲子关系,成为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角色。正如一位顽皮屡教不改的学生却跟我说:“老师,我想要一名同桌。”我一直在思考这个话题,到底怎么去平衡这两种关系,或者说在遇到某些特殊的事情,怎么通过父母或同伴来形成教育合力。
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心理能量低,抗挫折能力低下,导致老师教育的时候束手束脚,担心这担心那,最终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群里同事们提到可以通过运动,阅读,榜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能量,我觉得这是好办法,但由于高考压力大、学习课程太满,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运动、去阅读,这让我感到有点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