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代海涛
前半生的职场惨痛领悟+后半生的人生心灵土鸡汤
第三章 心手合一
二七八
永远不要争论,我们现在知道的咨询信息很多,别人一说到什么事件,就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别人一有不同意见就开始面红耳赤的争论不休,有何意义?
说到明星绯闻你就要强烈支持这一方,有人捍卫另一个偶像你就不愿意;对时事新闻有不同看法的你也要强烈争论自己的观点;对别人不理解不赞同你的意见你就更强烈争论;你做的专业别人不感兴趣,一打断你你就奋起抗争理论;种种表现都是不自信的表现。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现在不同的立场,扮演不同的角色,对同一件事理解看法不同都很正常,我们只有一个原则,就是先倾听,在接纳,然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别人喜欢谈的一定都是他喜欢的,我们喜欢谈的都是我们自己喜欢谈的,你想让别人附和自己,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去尊重附和别人呢?所以,不要争论,求同存异,互相尊重。
二七九
我们不可能教会一个人任何事情,我们只能帮助别人学会处理改变他的事情。你可以比别人聪明,但你不能对他说你比他聪明。
别动不动就指责别人,更不能背后说人家不是,对别人乱评价,尤其是在当事人不在场时,对别人的恶语点评更是不好,你所有对别人的指责和不好评价,无非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想证明你比他好罢了!这就成了自以为是。
还有一个就是在家里,夫妻之间,亲人之间,那不是讲道理,讲逻辑,讲道义的地方,家里只讲情。可是我们深深为之烦恼,越亲近的人越是相互指责抱怨的多,出了门见了一个陌生人立马笑脸相迎,这都是极不正常的,也是我自己做的非常不好的,深深忏悔。
有问题可以商量,可以商讨,甚至可以争论,哪怕争吵,但绝不可以指责。争吵是据理力争,有共同目标。指责则是一味的人身攻击,纯粹恶意排他。
不要一味指责,陷入恶循环,不要刺激和诋毁他人,请尊重别人的意见,别指责,不抱怨,尽量有理有据处理好更多事情。
二八O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不足而改进自己的缺点,争取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进步。若是觉得自己有过错,还在为自己狡辩,狡辩就是用一个错误来掩盖另一个错误,是犯了两个错误,一直在掩饰,再不是改正,这样一个人里进步会越来越远,最后会在掩盖错误的过程中虚度光阴 。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本身就是一种坦诚相待的表现,是勇于进步的表现,更是人格魅力的体现。
二八一
善”和“温和”就如一个快乐的人照镜子一样;而“愤怒”与“暴力”就若一个沮丧的人照镜子,前者会使你备尝幸福的滋味,而后者只会让你远离幸福的港湾。所以往往,“友善”与“温和”比“愤怒和暴力”更有威力。 正是太阳懂得了友善,所以才取得了成功。
当友善注满你的心灵时,你会惊奇的发现:生活中,友善的影子就在我们身边徘徊。我曾多少次的在公共汽车上听到一声声温暖的“到这里来坐吧”,一句句踩到别人脚后充满歉意的“对不起。”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小小的退让。这些都是无微不至的友善。歌德曾经说过:“友善是交际中最大的秘密。”当你掌握住友善大门的钥匙时,你就等于打开了成功的大门。
朋友,乐于奉献你的友善吧,那么你的天空从此灿烂无比。
二八二
让别人多说话,自己多倾听,会给人一种尊重他的感觉,事实上这种少说多听的态度是一种礼貌和礼让,是非常文明有修养的一种表现。
试想,是不是有一种人,大家一开口说话他就抢话题滔滔不绝开始发表言论观点,谁插话他就加大声调据理力争,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就不断强调和争辩,如果是你在场你会有何感想?有句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怕声小。
很多人都不愿意听别人显摆自己的成就成功,你过的好了跟我有什么关系?你又不分给我一点,你还这么向我炫耀?我哪有义务听这些?你看,仅此而已,大部分人都是如此。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尽量礼让对方优先,这是礼貌,也是尊重,当越来越多的人都是这种了,身边的环境不就好了吗?如果人人都说“凭什么我先改,凭什么我先让”,那就完了!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工作上充满自信,做到领袖风采。生活中深深弯腰谦虚下来,平淡随和。虽然很难,但既然知道这是正确的,我就会努力去尝试着这么做。
二八三
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老子还说:水利万物而不争。
很久以前,我在带团队时讲的最多一句话是:不与领导争名,不与同事争功,不与员工争利。
有时候我们心里有明确答案,但我们为了鼓励下属,都会说:您讲下您的看法,或者说您觉得呢?对方就会说出他的意见或建议,如果与我们的答案不一样,我们就引导他们给于纠正,如果他们说的与我们的答案一样,我们就惊呼:这太好了,就这么办!最终的目的是让他们说出我们的决策答案,我们给于确认,是他们有参与感和成就感,这会大大激发对方的执行力和责任感。
实际情况中却有很多自以为是的领导,无论什么问题他都是给于解答,等突然有一天他不在了,或者调离了,下属员工们才发现自己成长的很少很慢。“使别人觉得那是他的主意”,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培养人的自信心,让他变得强大,而不是处处证明自己的强大。
二八四
有事了,就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多想想,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如果那里站的是我,我会怎么做?说句心里话我真的会那么做吗?然后你就可能会理解对方多一点,理解对方越多,得到的友好反馈就会越多。
时刻交换立场看问题,站在食客的角度看饭店,站在买家的立场看销售,站在员工的角度看老板,站在老百姓的立场看政府,站在历史的角度看未来,站在镜子面前看自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暂停一分钟”先别急于下决定,遇事冷静思考,特大问题要过夜,次日再做决定,这都是“深思熟虑的看到结果”后理性客观分析问题的绝佳方式。
人际交往,商务会谈,时刻要在心里设置一个提示音“假如我是对方会怎么办?”
这就会增加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