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围绕的还是《何以拾君还》。这本书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的是捡东西的缘由;第二部分讲述的是和学生对于捡来的物品进行地观察、发现;第三部分则是通过捡东西发现的物种的多样性生此方式;第四部分则是告诉我们在拾东西,研究东西时收获的东西。
今天阅读完了第三四部分,我想记载的内容有以下三块组成。
一、竹节虫
二、 飘虫与蜂螂
三、怪物蒲公英
竹节虫
①竹节虫的身体和竹节很像。
②竹节虫可以仅靠雌性就可以产卵。由此把我一直认为的只有雌,雄结合才能产的固定思维方式打破了。接着阅读时又发现还有雌、雄同体的动植物或者是昆虫。比如说蚯蚓、蜗牛。
仅靠雌性就可以繁衍后代有什么好处和弊端吗?好处,显而易见,可以随时随地不受限制即可孕育后代。但弊端就是子代都是母代的克隆品。一旦发生什么灾难时就会直接全部消亡。
而正是因为有雌性一个就可生殖可能带来的灭顶之灾 ,雄性的作用就得到了最好的体现。通过雌雄两性交配可以使子代有了不同的基因融合,从而产生了物种的多样性。
通过竹节虫产卵然后让学生就此探讨生殖方式,然后再讨论雄性存在的意义。由一到二,由少到多,这也让我这个读者感受到了知识的美好和伟大之处。
飘虫与蜂螂
飘虫在英国被称为“幸福的使者”而蜻螂则被看作是“恶魔的使者”。原因是前者吃害虫,而后者对人的生存无益,从而被定义为害虫。这是通过对人的影响来看待生物的。但是不是世界上的52种螳螂都是害虫呢?
其实我们认为的害虫蜂螂只是居家生活的或者种类是对农产品有害的这些。还有很多蜻螂它们并不是生活在人的周围的。它们可能生活在森林里, 也可能寄居在其它物种身上,还有可能只在某种特定环境下才能生存。所以,有时我们只是被某一个概念给限定了群体,从而觉得只要是 蜂螂就一定是害虫。做人做事的时候也一定不能被表象给遮住了双眼。
怪 物蒲公英
文中说到的怪物满公英是指花茎和花序和普通的蒲公英相比都巨型化,像个怪物般的蒲公英。虽虽说花茎很粗,但它那巨大的横切面却不是圆形的,而是扁扁的椭圆形。花序也像毛毛般地趴有花茎上,就像是把一连串的蒲公英横着 摆在一走粘起来的样子。(抄自原文277面)
这种怪物蒲公英放到酒精里后就会褪色,看起来就很像海葵。
通过对今年的这种怪物蒲公英地观察,再到接下来一年的记载,然后再去发现连续几年的生植情况。以及对本地其它蒲公英造成的影响,从而探索这种蒲公英的特性。而在专注研究的这一过程自然会吸引来其它有趣的人,从而不断地辐射开来紧接着就可以形成某种文化。
所以说我们把某项自己喜欢的事稍作探索,然后再顺藤摸瓜时不仅会培养了新的兴趣还会去影响其他人亦或打开一个新的看世界的窗户。
从阅读日本植物学教授稻垣荣洋的书《战斗的植物》到现在读完的盛口满教授的《何以拾君还》,我不知道我还会阅读多少关于植物,动物之类的书,但也的确刷新了自己以前仅有的这方面认识。啊!原来以前的自己实在是太浅薄了!实在是太不珍惜周遭那不断变化的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