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数学 趣比拟

镜头一

内容:《分数再认识(一)》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我告诉学生,我们把分子看作儿子,把分母看作母亲,论年龄,儿子一定比母亲小,所以当分子小于分母时,这一定是真的,所以是真分数;当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时,那一定是假的,纵观现实,哪有儿子跟母亲一样大或儿子比母亲大的,那绝对不是真正的母子关系,从而判断为假分数

镜头二

内容:《因数和倍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不能独立存在的。这就好比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描述时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但是初学这个内容时,有一少部分孩子总是描述不清楚。比如在3×4=12这个算式中,有的孩子这样描述:3和4是因数,12是倍数。

这时我就顺势把知识迁移到人物关系上。我让这位孩子描述一下她和哥哥跟爸爸的关系,这位同学稍微迟疑了一下,这样描述道:我和哥哥是孩子,爸爸是爸爸。孩子们面面相觑,继而哄堂大笑。

师: 你能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答案吗?

生: 我和哥哥到底是谁的孩子?爸爸是谁的爸爸?他没有说清楚!

师:你能完整地描述一下吗?

生: 我和哥哥是爸爸的孩子,爸爸是我和哥哥的爸爸。
                                                          孩子们听完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师:是呀,孩子们,一定要说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难道你和哥哥是全天下人的孩子吗?爸爸是全天下人的爸爸吗?

这时我又回到刚才的那道题,继续提问先前答错的同学,经过知识的迁移,这位同学终于明白了因数和倍数的描述方法。

镜头三

内容:《找最大公因数》

知识点一: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如果我们把一个数看作是一位母亲,因数是她的孩子,那么生活中,一位母亲的孩子肯定是能数的清的。                     
知识点二: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我让孩子们这样想: 如果我们把一个数想成一位母亲,那么母亲最小的孩子刚刚出生,只有一岁,所以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那么它最大的孩子是谁呢?就是她自己。

孩子们非常好奇,瞪大了双眼,异口同声:为什么呀!

“因为,母亲非常伟大,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对吗?那么大家希望不希望母亲在爱孩子的同时也能好好爱自己?”

“当然希望呀!”

“所以我们就让母亲把自己当做自己最大的孩子来自爱,母亲只有爱惜自己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的爱我们,大家同意吗?”

“同意!”

“所以说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是谁?”

“它本身。”孩子们又一次异口同声!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确实,课堂上能捕捉到好多有趣的画面用来比拟生活,这样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他们理解与接受!许多概念性的东西不仅要让孩子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果有的孩子总是理解起来很吃力,不妨尝试用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关系或实地场景来比拟,或许会让这些孩子脑洞大开,欣然接受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