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九年己亥孟秋十日,福州世家文谱会林云开会长举荐,笔者有幸相识石门林氏文化研究会林昌金会长。昌金会长发来该地族谱资料,让我帮助其寻根。
(一)汀州林氏信息。
汀州林氏。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始置汀州。汀州府属福建布政使司之管辖,前后引领八县:长汀县、宁化县、清流县、归化县、连城县、上杭县、武平县、永定县。汀州府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和发祥地,具有“客家大本营”和“客家首府”之称。
汀州八县林氏历史久远,文化沉淀极深。据《汀州府志》举荐卷载,汀州林氏之最早出现于宋大中祥元年(1008 )进士林务滋,长汀人。可见,应至少在五代间就有林氏居住于汀州长汀;据汀州《孟九郎族谱》、《中堡(安丰)林氏族谱》,及外迁之《威远林氏族谱》、《于都林氏族谱》、《湖南醴陵林氏族谱》等柴林族谱载,禄公十二代孙、唐朝农民起义首领林士弘败于唐,后代改为柴姓。其十二代孙后周幼帝柴宗训迫于赵匡胤之臣威禅位,降为郑王,迁居房州。其于宋初趁乱逃出房州,辗转隐居于福州改柴复林,谱称林宗训是回闽始祖。其四世孙林千六郎,讳融,字遇春,妣巫氏生六子:五一郎、五二郎、六郎、七郎、八郎、九郎。六郎(又名:五三郎、六三郎,讳钊)生三子:万一郎(尚卿)、万二郎(尚善)、万三郎(尚和)。这是柴林宗族主流。其次,汀州林氏尚有九牧六房后裔林文德,讳公玉,宋末任宁化知县,生九子,后裔分衍及广。此外汀州尚有九牧二房、五房、八房之林氏家族。汀州林氏自古外迁者居多,布及全国各地暨东南亚各国。
(二)《石门林氏族谱》信息。
1.《石门林氏族谱序》赐进士出身知石门县事春阶陈煊撰。
“闽省宦游汉川始,徙澧阳继迁石门,逮今丁户日繁,虽祖宗之潜德未彰,而其子若孙灿然有诗书之气,方兴正为有艾也”。
2.《九牧堂溯源考》同治八年岁次己巳孟夏月上瀚之吉日,附贡生候选训导裔孙家齐撰。我祖自博陵而下至于元末,君德公父子宦游,而后或居汉川,或居澧阳,或居石门。
3.《分房序》同治八年己巳八月上瀚之吉日。例授贡生候选训导裔孙远灿撰。“吾族自坚公受姓,世次相传至唐而九牧称盛,阙后宗支繁衍,惟居闽地者为最,奈自宋元以来世系失传?据墨谱云,自信公宦游湖广,于是创居澧阳,虽非无所见而云然”。
据《石门林氏族谱》简析:
1.据《石门林氏族谱序》、《九牧堂溯源考》、《分房序》信息,湖南石门林氏之祖源,应为比干之胄,禄公之裔,九牧之后,其堂号乃“九牧堂”。居此,石门林氏应该是唐九牧林披之后。
2.据石门林氏《世系族谱传略》记载,石门林氏是“林万一郎”派下,其世系是: 林万一郎→三十七郎→念四郎。
3.君德公于元末(1368 年)由闽地迁入肇基石门。迁徙路线:闽省→江西吉安吉水县→汉川(北宋时为湖北路汉川县,元代属于湖广行中书省汉阳府)→湖南澧阳→湖南石门。
4.石门林氏新修谱记载,林君德之上源系阙下韬公后裔伸公派系。伸生“朝宝厚严”,“朝”生“万一、万二、万三”,“万一郎生三十七郎,三十七郎生念四郎”。居此石门林氏属于“阙下林家”。
(三)寻根信息比对
1.石门林氏与汀州林氏上祖信息比对如下:
《石门林氏族谱》33 页记载“九牧之后万一郎”。
《石门林氏族谱》记载其上祖源流与古汀州武平林氏外迁家族之《江右兴邑湖溪林氏重修谱》的上祖源流比对如出一辙。
《江右兴邑湖溪林氏重修谱》(清同治庚午1870 年修),九牧长房记载:苇生恩、忠、应、恕、惠。忠生三子:恫、惿、慢。林恫为“柴世宗御史,林惿为后周太祖御史,暗与郑王谋反不遂,革职,先世尊西河,今其后裔建宁、邵武自立家庙尊世宗为始祖,以柴林称之,示不忘君也。”该谱九牧二房记载:藻生惠、感、受、愚、慈。慈生泮、沼、清。泮公(号六郎)“周太祖时为检点校尉,宋太祖登位抱忠愤辞官隐居平川梁山,为上杭武平二县始祖。妣杨氏,子凤翔。凤翱。沼公(号七郎)同辛文悦监守房州,与恫、惿兄弟外攻内合,不遂,其谋逃回莆田立庙祀柴王,示不忘君也。”妣谢氏,子凤起、凤腾。清公(号八郎)“为后周鸾仪侍卫,恭帝时为陈桥镇将军,宋太祖在陈桥得位,仍封护国大将军,屡代世袭,乃与泮沼弃官回莆田武平上杭,以柴林称者,自清兄弟始也”,
《莆田林氏重修族谱》载:九牧长房苇公唯有应、恕、惠三公,无恩、忠之载。二房藻公只有一子,即承嗣苇公之子“惠公”,没有感、受、愚、慈四公。“恫、惿”、“泮、沼、清”五公,或因避祸,虚构祖公名讳,改名换姓接系于苇、藻公派下。亦无世系传承比对。石门林氏非此九牧之裔也。故而,柴林与唐九牧林氏无关联。足见,石门林氏与江右兴邑湖溪(现为江西赣州湖溪)林氏亦有异手同工之处。
2.据湖南石门林氏九牧堂之“林万一郎”信息查询汀州林氏中具有三位“万一郎”,其世系比对如下:
名讳 万一郎 万一郎 万一郎
妣 陈氏 无考 刘氏
生子 景成、景山 无考 廷棣、廷桥
祖地 上杭白砂 武平武东 上杭郭坊
始祖 林文德 林九郎 万一郎
派系 九牧 林 柴林 柴林
(1)上杭白砂“万一郎”是汀州西河堂林氏派系。乃九牧六房蕴公之二十三代孙林文德后人。上源:文德→八郎→三十五→五一→达兴→茂森。林文德约生于公元 1225 年,六代孙林茂森,别名“万一郎,约生于 1300 年”。
(2)武平武东乡“万一郎”。
柴林派系。上源世系:九郎→四十郎→念十郎→得嵩→龙受→五十一郎→万一郎。万一郎约生于 1217 年,下源失考。
(3)上杭郭坊“万一郎”。乃回闽始祖林宗训后人,柴林派系。上源世系为:宗训→严→正→融(千六郎,字遇春)→六郎(有谱称六三郎、五三郎,讳钊)→万一郎(尚卿)、万二郎(尚和)、万三郎(尚善)。万一郎(尚卿)生二子:三十七郎(讳廷棣),三十九郎(讳廷桥)。三十七郎生二子:念四郎、小四郎。上杭白砂“万一郎”是元代人, 武平县武东乡“万一郎”是南宋人,上杭郭坊“万一郎”乃北宋人。上杭白砂“万一郎”、武平县武东乡“万一郎”均为同名不同人, 唯上杭郭坊“万一郎”与《石门林氏族谱》记载之“万一郎”有相同之处。
3.上杭林万一郎(尚卿)与《石门林氏族谱》万一郎世系比对:
(1)上杭林万一郎(尚卿)世系:
万一郎→三十七郎→念四郎
乔 小四郎→ 伯一郎
伯二郎
伯三郎→千六郎
千八郎
千九郎→万四郎
季春→得旻→景余→彦祖
得茂 景生 彦崇
得满 景和 彦信
景宁 彦广
景贤 彦恭
彦受
彦恭(生几子名失考该房从10 至 12 世、14 至 16 世、20 至 21 世三段祖名失考)。
(2)《石门林氏族谱》万一郎世系
万一郎→三十七郎→念四郎
乔 小四郎→伯一郎
伯二郎
伯三郎→千六郎
千八郎
千九郎→万四郎
季春→得旻→景余→彦祖
得茂 景生 彦崇
得满 景和 彦信
景宁 彦广
景贤 彦恭→
彦受
彦恭→ 昺厚→德统
德昂→友德
德鸾 友福→珪→凤
德凤 珊→ 宜波→
舞 宜滚
宜郎
宜澄
十七世:“林君德”不知是谁之子,失传,葬南圻坪仁块八区刘家棚。
4.上杭林万一郎(尚卿)与《石门林氏族谱》万一郎世系,除去上杭林万一郎(尚卿)之孙小四郎生伯一郎、伯二郎、伯三郎,《石门林氏族谱》万一郎之孙念四郎生伯一郎、伯二郎、伯三郎,所不同之外。两地世系从“林万一郎”至“彦恭”世系均为一致。
5.两地万一郎传略记载基本一致。一世:万一郎。
石门:“原居南剑顺昌小陈坑,仕江西南昌县,复移上杭东门坊,夫妇合葬东郊钟(屋),居山形乌鸦泊田”。妣张氏生二子:三十七郎、乔。
上杭:“世居南剑顺昌县小陈坑,随父南昌任还,葬邑东郊钟屋塅刘家塘乌鸦拍田”。妣刘氏二娘生二子:三十七郎,讳廷棣、三十九郎,讳廷桥。
二世:三十七郎。
石门:妣薛氏生二子:念四郎、小四郎。合葬陈坊覆船岗。
上杭:妣薛氏生二子:念四郎、小四郎、与父母同葬于东郊钟屋塅。
三世:念四郎。
石门:妣黄氏,生一子:伯三郎。
上杭:妣黄氏,生二子:三十八郎、三十郎。
四世:伯三郎。
石门:念四郎之子,葬石田塘尾侧圳坑,妣张氏生一子:千九郎。
上杭:小四郎之三子,公由上杭郭坊移居武平石塘尾屋场住,葬于圳坑凹。妣张氏生三子:千六郎、千八郎、千九郎。
依上述可知,石门林氏疑似上杭郭坊林氏之外迁家族。石门开基祖林君德疑似上杭郭坊万一郎(讳尚卿)后裔之观点成立。
参考资料:
(一)柴林宗族并非出于阙下林。
《莆田县志》(主编林麟焻,康熙乙酉年公元1705 年修)志记:林伸,出生于莆田。字伸之,嘉祐三年(1057)进士,(林)攒(后)裔,淳熙年间八年(1075)伸授永静幕官。时朝廷都水使者程昉好大喜功,将原有河道封闭,另开葫芦河,肆意毁占民田、房屋与坟墓,致使沿河四个州县百姓横遭其害,人莫敢言。伸不畏权势,挺身而出,为民请命,亲历实地勘察后,认为旧河床深,新河狭,水势趋下,不可力胜,并列举其弊端。为此触犯了程昉。昉以阻挠破坏治河大事弹劾林伸,褫其一官。有人劝伸曰:“汝职位既低,言论又峻刻,这不是自招灾祸乎?”伸答曰:“伸知为民计,不知为身计。身危民安,虽去无憾。为民谋安,虽夺官降职,亦不为憾”。
林伸约生于1027 年。
1.《莆田阙下林氏族谱》阙下林伸世系:林韬→林攒→林延吉→林彝证→林幼谋→林慎修→林质→林伸→林资、林严、林贽。
2.有外迁柴林族谱记载,阙下伸公生“朝宝厚严”。
a.《闽粤赣三省合修谱》(同治谱)载,“阙下林伸生永泰”。
林士弘约生于582 年(史记记载其殁于 622 年),七世孙柴永泰约生于公元 786年,林伸比柴永泰迟生约 241 年。
b:《平远济南林氏族谱》(民国谱)载:林伸生四子“朝宝厚严”。柴林旧谱载,“林朝”为柴宗训之长子,史料记载柴宗训生于 953 年,死于 973 年。若柴宗训生子乃逃难之前,则,其约 16 岁生林朝,即林朝约生于 969 年。若柴宗训生子乃逃难之后,约30 岁生子,则林朝约生于 983 年,无论“林朝”应约生于公元 969 年,或 983 年。林伸都比林朝迟生约 44 岁或迟生 64 岁。故而,柴林宗族非阙下林氏之裔也。
(二)唐九牧、宋九牧、柴林乃不同的三个分支。
1.唐九牧
闽林七世林遁民之七子林玉珍衍派唐九牧。闽林十五世万宠公生三子:韬、披、昌。第二子林披公是“九牧林”开派始祖,唐天宝间授太子詹事,赠睦州刺史,由北螺迁居澄渚乌石,生九子苇、藻、着、荐、晔、蕴、蒙、迈、蔇,皆官居州刺史(州牧),世称“(唐)九牧林家”。
2.宋九牧
闽林七世林遁民之七子林玉珍衍派宋九牧。万宠公长子韬公之孙攒公,唐德宗立双阙以旌表其孝,时号“阙下林家”。阙下林家支派在泉州发迹。宋代,韬公十世林杞生九子:景渊、景祐、景默、景辉、景泰、景瑞、景元、景贞、景亨,分别为知州,世称“(宋)九牧林家”。
3.柴林派系
柴林亦为入闽始祖林禄之裔,闽林七世林遁民六子林玉象之五代孙林士弘之嗣,五代后周恭帝柴宗训之血脉,属于二次入闽之林氏大族(遁民公七子林玉珍公衍派“韬披昌”)。
柴林宗族命运多舛,林士弘至上杭万一郎公约历504 年,二度历经磨难,易姓匿名,远避政患,爰得以保全遗脉。因新济南堂林氏历经易林为柴、易柴复林之变迁,故简称“柴林”。
宋进士柴中行于庆元七年(1200 )撰的《柴林谱序附刻》,摘自《萍乡林氏族谱》,康熙48 年修。“……吾族自博陵石室以来,赐姓林氏,至晋朝元帝以后,插居晋安……迨传十二世有祖林士弘,隋末僭帝,易林为柴,唯我弘公阙后,守礼妹配后周,继荣传位,禅与赵宋,礼子穆兴兵取位,为宋所败,复之为林。惟吾林士弘公之后”。
《孟九郎族谱》(1528 年重修),此原谱武平大禾林氏宗亲存,第47 页载“时柴太后尚存,甚忧恐不安。宋开宝三年(973),宗训等生谋避患,乃默然脱身,挈家逃出,流于闽之福州济南山而隐,始学圃农,遂复为林氏,隐姓匿名改为判官”,以“济南”为堂号,回归本祖。
参据:《湖南石门林氏族谱》(清谱)
《上杭济南堂林氏族谱》(现代谱)
《孟九郎族谱》(明谱)
《中堡(安丰)林氏族谱》(清谱)
《湖南醴陵林氏族谱》(清谱)
《闽粤赣三省合修谱》(清谱)
(文/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