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9月1日开学以来,学校迎来一批可爱的新生,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家长站在门外目送自己的孩子走进校园,眼神中流露出喜悦、担忧、不舍……孩子们的小学阶段校园生活开始了!这时,我注意到有个小女孩正在教学楼南侧的小花园里嚎啕大哭:“我要找妈妈!我要找妈妈……”周围好几个老师在安慰她,但是丝毫没有起到作用。看着这个瘦小、泪如泉涌的孩子,真是让人心疼!
类似这样的场景,在每年新生入学时都能够看到,还有孩子哭闹甚至不肯进校园。其实,孩子出现这种现象,并不一定是我们认为的“无理取闹”,这其实是幼小衔接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属于心理学研究中的“儿童分离性焦虑”。所谓分离性焦虑,就是在离家或与所依恋的人分离时,出现不适当的、过度的、损害行为能力的焦虑。分离性焦虑在儿童人口中一般占3.5%~5.1%,在青春期及少年中为0.7%~4.1%;性别上,女童较男童明显,女、男之比约为3:1,发作年龄多为儿童期,平均年龄约7.5岁。儿童分离性焦虑主要表现为:不愿与依恋对象(通常是母亲)分离,强行分离时产生过度的焦虑情绪,不想上学或拒绝上学,出现烦躁不安、哭闹、发脾气、头痛、恶心、呕吐等现象和症状,但无相应躯体疾病。这就是所谓的人生第三次“断乳期”。不同孩子的表现形式不一样,有的孩子症状轻微,有的孩子则情绪波动较大,有的孩子用很短的时间就能缓解,有的孩子则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适应环境、融入集体,开始正常的学习生活。
新的校园生活中,每个孩子出现的问题都是各具特点的,老师的引导方法也应因人而异。对于这种新生焦虑情绪,我建议老师采取关爱、陪伴、悦纳、激励等方式,对孩子循循善诱,给予孩子心理支持,帮助孩子树立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同时,和家长密切沟通,进行家校配合。
一般,国庆节后,一年级学生都步入了小学阶段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经过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孩子们平稳地度过幼小衔接的“断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