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不在做白日梦,乞丐在做黄金梦,光棍在做美女梦,连狗都会梦到吃肉而不吃屎。一个数学家梦想证出个大定理,也是合情合理。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点可能好梦成真,但也可能不成真就到了梦醒时分。我们需要这些梦,是因为现实世界太无趣。我现在已经没有了梦想,但还活在人世上;因此风尘三侠逃出了洛阳城,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上文是红拂夜奔一书第六章的最后一段话,而男孩是梁博在唱的歌同时也是打字这会儿听着的歌曲。红拂夜奔是很早之前看过的书,但是在当时没有认真看,原因也是当时有着其他的想法,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旦有着其他的想法,做出来的事情就会失真,失去了本该有的样子,故而在之前写的有关红拂夜奔的笔记里不止一次的讲逃离的洛阳和建立的长安颠倒顺序,至于此刻写下的是否属实还是要取决于本次看书之时的状态是否属于存有别的想法,故而也做不得准。而写到了这里看了一眼上一段的末尾,明确了逃离的是洛阳,而这也是会有记录的习惯的原因,因为人的记忆存在有偏差,尤其是当奇怪的想法多起来的时候,倘使你不将这些想法做一个记录,那么就会颠倒顺序甚至颠倒黑白。对于顺序被颠倒的部分还能理解,对于后者还是有些难以接受的,但是有些时候还是要接受,因为以当下的状况而言做不得改变,只好先改变下自身。属于退而求其次的做法,至少保存了改变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也有极大的可能性能够成真。至于是否能够成真本身也是一个可能性,说来说去还是一个可能性,而多数时候都是在为这么一个不确定的可能性而奔波。倒也算的上夜奔。
因为现在是晚上。时间是2021年10月13日19:21:33,记录时间的一个原因是担心自己写下来的东西在以后看到的时候会有种其他的异样感受,譬如说你这些写下来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时候写的,而自己的脑子里充满其他的想法的时候对于这种情况是做不得准确的答复的,而自己的内心偏又期待这样一个准确的答案,既然如此倒不如在记录的时候插上一个时间戳,顺带着还能记录下自己的打字的速度,不失为一种乐趣。对于无害而有趣的部分值得追求,这是王二的原话,数学定理无害,写小说同样如此,而打字和写小说一样,只是一个是故事,而另外一个啥也不是。
再来讲讲风尘三下逃出洛阳以后的事情,这属于时候无端的揣测,按照逻辑进行的一番推论,首先卫公已死。这在故事的开端已经有一个介绍,抛却这一点,在大唐发生的事情,主人公已死这样的一个事实状况无需过多的解释,人们好奇的不过只是卫公的死因,而笔者对卫公的死因并不好奇,故而不去探究。至于死后的事情自然不比探究,需要谈论的还是卫公逃离洛阳之后,在长安死之前的那段故事。
而对于王二写下来的内容在此刻还是不能过多揣测,因为王二本身虽说是按照逻辑进行的故事的讲述,但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有着许多我不曾知道的内容,因而处于对未读部分的尊重,我也不能去发表看法,起码在看完这剩下的章节之前,不能做这样子的解读。
说来说去,对于红拂夜奔谈论的也只是业已存在的部分,对于未曾发生的部分只是存有一部分的期待,虽然明知结果,但是对于过程还是比较好奇的,有着这点好奇心就足以支撑自己打完这段话,读完剩下的故事,讲述一番属于读者的看法,也属于笔者的见解。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八,刚刚到了成山头,有了信号的同时又不稳定,故而我坐在这里看了会儿看了许久没能看完的红拂夜奔,同时写下来看红拂夜奔的感受,并且还要发表下牢骚,手游内测时候的名字被人注册了就很难受,因此我选择了另外一个名字Lemon_Tree_94,幸亏了这么两个下划线,让我得以保留一个名字,这点倒是在注册时候没有想到的点,看来人还是需要多进行一些思考,最起码还能保存下来一个名字。至于这个名字是卫公、红拂、虬髯公、王二、抑或是其他的什么并不重要。名字本身只是一个代号。
写到这里也就没有接着写的必要了。而今天漏了一个点,那就是标题的后半段,男孩是梁博唱的,好了解释完毕,到此为止。
The End
2021年10月13日19:33:18
二
红拂夜奔看完了,确切的说这次看完了,倒不是说之前没看完,只是仅就此次来讲,看完了这本书罢了。这本书应该算是看完的第3次了,即使到了这次,剩下的部分仍旧不是从书本上看到的,而是从电子阅读器上阅读完了最后的部分,故而会显的不完整。本就没有完整的部分,看有关卫公的部分觉得诙谐,看虬髯客的部分觉得荒谬,看红拂这部分觉得没有什么可觉得的。最终的归宿和之前的推论有所区别但是又在情理之中,也就是说红拂逃离了洛阳之后的部分是在对抗着这个无趣的世界,而最终又进行了妥协,原因为何不知。只是有一个大概的线索,对于无趣的部分,对于虚无的部分,二者相比较而言,红拂被动选择了前者,也就是说,终其一生还是向无趣进行了妥协,但是并未向无性妥协,以为其最后的归宿在教坊司,这自然来自于王二的一个推论,我无意去查询资料来证其真伪。因为这本就是一则故事。
而故事之所以被称为故事在于其虚构性和真实性。至于占比无从得知,仅能从作者的角度去推测,而王二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自己也不清楚,在书中他是这么说的,我作为读者也是这么想的,因为我选择相信了王二所描述的这个故事,相信了这些虚构和真实,至于是否有意义,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
前阵子有朋友说不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此当时我选择了无视,后边又听了一部分,而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自己对于这个论点是否接纳,王二在最后大概这样讲过,人除了此生此世以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而王二的诗意在于红拂,红拂的诗意在于洛阳和长安以外的部分,在逃离洛阳之后的那一小段时光是红拂也开心的部分,但是在长安建立以后的那部分又催生着红拂选择了再次逃离,而这次逃离从原则上讲是成功的,而从事实角度上讲又是失败的。因为在面对无趣和面对虚无之时,红拂选择了前者。而王二选择了后者,当然作为王二其本身并不知道这点,因为王二化为了虚无,我是作为一名读者在这里阐述一个事实。一个虽然王二不愿承认,但是已经成为事实的事实。终其一生都在追寻有趣。这点弥足珍贵。
红拂和卫公之间的故事我看得有点迷糊,首先原因在于我并未系统看过史料,对于李靖和这位红拂女的故事全部来自于王二的阐述,而王二对于阐述故事又不认真,故事很有趣,但是又不仅仅只是在讲述红拂和李靖,就像王二并非王二一般。风尘三侠对于逃离洛阳之后的结果接纳程度也不尽相同。李卫公死的早,但是在其生前很久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一个假装的状态,这点从人瑞可以看出;虬髯客作为逃离到扶桑坐上国王宝座的这么一个角色,对于过往心心念念,以至于成为另一个状态下的人瑞;红拂在李卫公过去了之后也当即选择想要过去,但是红拂的经验不足,也就让其过去的这么一个过程被迫延伸,而延伸的后果是红拂过去了,但是又没有过去。这是一个很尴尬的境遇。除去红拂以外没有人知道她就是红拂,正如除去王二以外还有许多人知道他是王二一般。虽然结果不同,但是逻辑相通。
也就是对于对抗无趣,众人都做了自己的选择,但是最终的结果似乎并不美好。
幸而过程美好。这样也就够了。
好了,写了些阅读感想,就这样吧。这次没有放歌的原因在于没想到要用哪一首歌曲,没有哪一首能够衬托出这本书,故而就这样晾着吧。
The End
2021年10月14日18: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