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正其身”便可以“从政”。首先,“正身”本身就是一项与世相合的过程。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行”,正本身就是一个看惯了百态后的一个选择。在孔子儒家的理想中,每一位执政者都可以不用具有很高的和政治无关的技艺水准,但是一定要恪守“正”道。我们都知道,另外儒家也是讲究“选贤举能”的,在能力有保证的前提下,你管理者“正”和“不正”能够给民众带来的东西是不同的。前面我们也讲过孔子说樊迟目光短浅的句子,所以说,在儒家眼里,身正先与贤,管理者可以选贤举能,但是身不正,贤者难被选。这大概就是孔子这句话的意思了。
2.
把重要的事情托付在一句话或者一个事物身上是极为恐怖的。我们要始终相信事在人为,美好的事物是追求人员的不懈奋斗得出来的。“水有源,树有根”你眼前美丽的花朵是经历了一代代的花开花落呈现在你眼前的。在宽泛的宇宙中,把自己的一生自己的意义等一系列重要的东西托付给自己意外的他人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就像一位执政者,不去为了更好的民生而不屑努力,却把这个问题寄托在一句话上面,这是极度不可取的,也是极为可笑的。我们要时刻谨记,我们的人生意义,是由我们不断奋进的故事写就得,求神拜佛或是寄寓他物,装裱的始终是他人的意义。
3.
如果你当下想种一批柳树,你买了柳树后剩下的钱会捉襟见肘,然后你想着去买更便宜的杨树,省下的树钱以维持你体面的生活,然后等买了杨树再去拿卖的钱去买柳树这样可以嘛?等杨树的苗子长成了柳树,这期间浪费了多少时间,你当初剩下的体面,是否能填补这份期待于时光中的利息,割了一茬的土地是否能有足够的空间让第二批树木健康的生长?在为关键的一点是,在你杨树长成柳树的这个过程里,别人可能已经在面临其他的问题,而你这段时间在这个问题上似乎还在原地踏步,积极等待却没有种下柳树。伟大的事业是否可以少了长久的坚持和忍耐?我想答案是呼之欲出的。同时出发的两个人,在你追逐小利的时候,那个闷头做大事的人,势必会在大事方面领先你。当然我们不应当死读书,有时候再来问问自己,自己是否有能力将那些蝇头小利变成是你大事的一部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