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梓开
郑重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发布,全网维权,侵权必究。
全文约3930字,阅读需要8分钟。
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和同学们就唱过《团结就是力量》那首歌,通过各类资讯中所看到团结奋进、分工协作对企业经营所带来的巨大的正面价值,所以我始终认为团队中最重要的就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尽可能避免团队内部的各种掣肘,这样才利于实现各类经营目标。
但是,进入工作之后,我才发现,几乎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企业中的每个部门,都不是那么团结的。不但不团结,有些部门领导或企业领导甚至还鼓励下属内斗。这是出于什么想法呢?这样做难道不是破坏企业的正常经营吗?这样做难道不会损害企业的经营局面么?
一个人要得到成长,要适应社会,确实需要走很多路,体会各种艰难。即便是对“有些领导喜欢下属内斗”这个简单的事实,我也是很久之后才明白何以如此。
对一个领导来说,在岗位上发挥能力、创造价值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做好自我保护,维护自我权威,保证乃至提高个人位置,维系个人权力,同样非常重要。对领导来说,既要做出成绩,也要保住位子;既要团结向上保持良好工作作风,也要适当纵容下属对立;既要树立个人权威,也要排除来自下级的各方面挑战。而要适应并做好这些工作,并非那么单纯和容易。所以,做领导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蛮强的工作,而且还要求个人富有心机。
在我自己作为营销总监空降到某公司,当面对一些难以驾驭的、背景靠山比较硬的老油条时,在我心里其实也希望看到老油条和新生代之间产生争斗。因为有这种争斗,我的心理才能获得平衡,而且可以从中斡旋,从而找到破解老油条难以管理的难题。
正是在复杂的情感和现实的需求之间,面对团队控制和个人地位稳定需求,很多领导或多或少会放任或默认、纵容或许可下属之间的内斗,因为这对他们会带来很多显而易见的好处。
这些好处我归纳了一下,大概是这样8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领导个人地位的稳固
下属不和,领导坐山观虎斗,必要时加以控制或协调,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对于新上任的领导,对于地位不是那么稳固的领导,对于受到其他下属挑战的领导来说,是特别希望部门内部有一定的内斗状态的。
当下属们忙着内斗时,就会弱化对于领导的不满和意见,而会更多地盯着和自己内斗的对象。
当下属们之间的关系不是融洽的而是充满隔阂的时候,当下属们互相争斗而导致互相监视互相找茬甚至互相使绊子的时候,身为他们的领导就从容多了,自在多了。
而下属们如果特别团结,领导则可能面临权力被架空、作用难发挥的尴尬。
因此,出于领导地位稳固需要,领导是希望下属之间内斗的。如果确实有矛盾,领导会利用这些矛盾;如果没有矛盾,那制造出各种矛盾也不是不可以。
第二,有利于领导者个人利益的集中和巩固
下属之间有内斗,力量就会被消耗一些,这样下属就不会如铁板一块团结起来。
一个矛盾较多、能量分散的团队成员好带领呢?还是一个团结一心,心无旁骛的团队好带领呢?我们通常会认为是后者。但是下属争取利益,争取资源,互相争斗,只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幅度内,对领导带来的利益反而是最大的。因为这时候,团队内部至少就不会有针对领导的力量,不会有危及领导者地位的力量。
如果下属之间一点矛盾也没有,那么下属既可能团结起来做好工作,也可能团结起来对付领导。毕竟,没有哪个公司不存在问题的。问题越突出,下属内心中就越是不满。而如果下属们认为问题之所以突出是因为领导不力、因为领导没有争取或者领导的能力欠缺时,领导就会被怀疑,领导的能量就会被冲挤,领导的利益当然也会被肆意破坏。
因此,下属之间关系不和,相互争斗的状态,其实很利于领导做好安抚和适当引导的,因为这时候下属不得不寻求来自领导的支持和认可。
第三,有利于领导更好地体现自我能耐和自我价值
领导的能耐是怎么体现的?通常体现在决策能力上,体现在出众的口才或书面能力上,体现在能团结并带动大家做好工作上,体现在目标实现能力上,体现在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和关系上,体现在对资源的调动和运用能力上,当然也体现在解决矛盾、解决突出问题的能力上。
如果下属们非常团结,领导在解决下属矛盾这个点位上就无法发挥其作用;如果部门工作秩序良好,那么领导也无法在这方面体现出他善于创造良好工作秩序的能耐;如果下属相互间关系正常,没有对利益或资源的争强现象,那么领导的协调能力也就无法得到体现。
下属之间充满矛盾和冲突,充满各种争斗和纠缠,身为他们的领导才容易体现出其协调能力、掌控能力和平衡关系能力。
我们常常说,一物降一物。站在领导上级的角度看,领导处理部门内部问题能力的强大,对部门成员影响力的强大,当然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优势所在。如果领导的上级意识到领导的作用和价值所在,那么领导的地位就会更加稳固。
第四,有利于领导更好地控制团队
什么样的团队最容易被控制呢?当然是利益交错交织、能力有高有低、内部派系明显、成员各有心思的团队。
如果一个团队内部非常团结,那身为他们的领导,可就失去了一个非常得力的控制砝码。
如果团队内的普通员工关系良好,上司还是非常接受的;但是团队内的骨干成员之间关系良好,那上司的心里面可就七上八下了。领导的地位稳不稳,领导的作用大不大,领导能不能实现其工作目标与个人目标,一个关键在于领导如何面对上司;另一个关键就在于领导身边的这些骨干成员。
骨干之间关系好,领导非常不自在。
因为这些骨干成员的能量会比较大,他们会不会做出什么对领导不利的事情,这可真是说不准。尤其是某些骨干甚至和领导的上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时候,领导自然就会希望这些骨干中的一部分,尤其是那些他最为不放心的那几个骨干的个人能量,能够被消耗在和别的骨干成员之间的争斗上。
所以我们会发现,有时候领导不太轻易表态,有时候领导会拉一派打一派,有时候领导会人为制造出冲突和矛盾,有时候领导还会利用矛盾或激化矛盾。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保持下属之间的“内斗”关系平衡。
而领导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还得掌握分寸,掌握平衡,掌握适度,这当然需要娴熟的技巧。
第五,有利于领导维护个人利益时兼顾团队利益
如果一个从业务能力上合格、业绩突出的领导被团结一致的下属稀里糊涂排挤出局了,谁的损失最大?当然是企业的损失最大,单位的损失最大。
所以,身为领导,确实也需要掌握一些驾驭下属的方法和技巧,因为这本质上是利于团队利益的,利于企业利益的。
如果一个团队中因为下属中的中坚力量太团结而导致盲目排外,排斥领导,那就可能形成领导无力、领导无法实施有效管控、领导无法推行一些对企业非常重要的政策或制度。而这些必然会损害企业利益。
有些时候,因为下属太强势,会导致领导的不合理更迭,而这种更迭本身,是消耗企业能量的,而不是为企业集聚能量的。
而在团队内部各派力量相互掣肘时,身为领导反而会更从容一点,更可能借助各种矛盾的托举而顺利实施一些有利于企业的决策。
第六,有利于领导识别出谁才是可靠的对象
教员教导我们,“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在团队中,虽然敌人和朋友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虽然大家作为同事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是!身为团队领导,有人服从你,有人不服从你;有人认可你,有人否定你;有人有大局意识,有人却时常捣乱;有人对你忠诚,有人却天天在想着如何给你制造麻烦。所以,作为领导,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都要有属于自己的力量,要有自己认为可信、可靠的对象。
一个人是赞同领导的,还是否定领导的,是支持领导的还是背后捅刀子的,看的不只是其说什么,而是看其做什么或者准备做什么。
通过观察团队内部的争斗,领导可以清楚看出来不同的人对他的态度如何,可以清楚看出来谁是可靠的朋友,谁是需要提防的对手。
而在关键时刻,对领导能起到助力的,当然是那些可靠的下属。
因此我们常常会看到领导对大家的试探,对大家的揣摩,以及对那些不愿意附和、不愿意站队的下属的提防心理。这当然是很自然的领导心理。
越是那些高层领导,越重视团队中能为我所用的力量建设;
越是那些中低层领导,越重视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团队的业务能力。
第七,有利于领导掌握更多的真实情况
平静的水面,看不到水下的真实情景。
而当海浪翻涌之际,我们会看到每朵浪花,以及在浪花中扑朔的鱼和鸟儿。
与此同理,团结如一块铁板的下属,就好比是平静的水面。
而在团队的波涛汹涌中,在小小的内斗情境下,各种真实的矛盾,真实的心理,真实的想法,真实的消息,都会被透露出来。
平时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消息,被保护得很周到的风声,都会刮到领导面前。于是,领导就能借此掌握团队更多的内情,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内部躁动,以及更多的人是人非。
在内斗的前提下,会有人给领导打报告,会有人寻求领导帮助,会有人向领导通风报信,于是领导该知道的都会知道。而领导越是掌握了真实情况,那么各种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就越能得到保证。从根本上来说,这有利于团队利益,也利于领导个人利益。
最后,通过内斗分化下属,可实现团队的再稳定
对于那些主动挑起矛盾,主动引导下属内斗,主动分化下属的领导来说,通过内斗来分化下属,化解掉一些能量过强、人际关系过好的下属的影响力,是团队实现再稳定的一个非正式途径。
那些精于引发内斗的领导,通常都会通过精确算计,让大家形成互撕的两对势力。
为什么是两对而不是三对或者更多的派系势力分化呢?
因为分化为两派,既便于控制,又不至于影响团队的工作效率。
虽然会有内耗,但是内耗不足以影响组织活力和工作目标的达成。
我们能从中国各朝各代的派系纷争中看到一分为二的两派斗争模式。两派既有斗争,又有合作;既保持内斗态势,又不会破坏平衡。可见内部争斗两派化,历史悠久。
当然,真正主导这种动态平衡的,乃是领导。领导掌握了双方实力的相对均衡,也同时掌控了内斗的层级和范围,不会令内斗影响到正常工作,更不能影响到领导的权力稳定。因此弱势一方会得到适当扶持,强势一方则会被适度抑制。惟其如此,才能实现团队内部的再平衡和团队的再稳定。(M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