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4日的共读中,我们学习到了“伟大事物的魅力”,尽管当时郝老师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还举了好几个例子来说明,但我并没有理解。课后,我追着郝老师继续问,还是不知所云。郝老师说,理解不了,暂时存疑,继续学习,拓展专业阅读。
那天,郝老师讲到:当我们说“伟大事物的魅力”时,意味着:一,课堂上师生围绕在知识旁边,知识显现出来的过程。二,我们知道,仅仅是文本的解读、获得分数的知识,不是伟大事物。三,课堂上,只有伟大事物显现时,人对知识才有兴趣,知识才有魅力。这时,知识是与生命在编织、融合,这时候学习,学生不会厌学。四,要想让伟大事物的魅力显现,老师需要专业修炼,要修炼学科知识。比如,数学老师要像数学家一样思考。伟大事物,不是教育学能解决的,老师需要诸多方面的修炼: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学科性知识。
这几天,“伟大事物的魅力”追着我,非要我进一步学习。于是,下午,我再一次读这一小节的内容,并像郭老师那样,把自己的朗读录下来,反复听,结合对笔记的整理,再一次试图有理解上的突破。
我试着梳理一下作者的写作思路,还是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脉络,what, why, how.
What:“伟大事物”是什么?“伟大事物”,是求知者永远聚集其周围的主体—— 不是研究这些主体的学科,不是评述这些主体的文本,也不是解说这些主体的理论,而是被视为主体的事物本身。
Why:伟大事物为什么重要?伟大事物是教育共同体赖以生存的聚焦点,正是我们围绕着它们并试图了解它们,我们才成为体现本色的求知者、教学者、学习者。
但是在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目前,伟大事物倏然而逝。当然,伟大事物绝不会真的消失,它们只是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伟大事物有自己的生命,有一种不依赖于我们或我们对它们的看法而自在自为的能动性。
How:伟大事物如何显现出来?我们只要以谦逊的态度,仔细倾听,就是与伟大事物对话,这样伟大事物就能显现出来。
我只有拓展和深入我的内心世界,才能理解任何伟大事物的内心世界。我不认识自己的本性,就谈不上认识他者的本性。
那么,我现在理解了“伟大事物”了吗?还只限于文本,而且对文本也不一定理解到位。我想,只有伟大事物一次又一次出现在我面前,出现在我的课堂上,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才算是真正的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