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几年前,当我们刚开始使用微信的时候,每到饭前,一群小伙伴拿出手机争先恐后地啪啪,甚至有人不小心摔一跤,第一件事就是发一个朋友圈“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你是否也曾有过这种经历?现如今,这样的“规定动作”是不是越来越少了?微信朋友圈给你的感觉是不是有点不一样了?没错,微信朋友圈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默默地发生了变化!
其一,内容不再纯净。现在的朋友圈充满什么内容呢?各种转发的心灵鸡汤,五花八门的公众号文章、集赞活动、微商,等等。朋友圈的内容已经由原来单纯的生活写照变得纷繁驳杂,淹没了许多我们真正关注的东西,朋友圈由一个相对私密的活动空间,变得原来越像一个广告平台。
其二,“朋友圈”已不全是“朋友”。现在我们想在朋友圈发一些真实的内心写照时,还得好好思量一下会不会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这主要在于朋友圈范围的快速扩大。刚开始用微信时,朋友圈都是真正的交往较为密切的朋友、同事,但之后逐渐扩充进来许多角色,有的与你只是一面之缘,有的甚至从未谋面。
这让我想起微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喜欢通过微博晒图片发动态给朋友,当年微博充当了重要的社交角色。但是,聪明人很快就发现了这里的商业机会,于是段子手、网络推手出现了,微博营销成为一门热门的新型营销课程。当时我负责微博运营管理,还买了李光斗的《盛世微言》、杜子建的《微力无边》、张书乐的《凌博微步》等好几本书进行学习。
就这样,微博逐渐丧失了朋友社交的一种属性,当微信横空出世的时候,为这个问题而焦躁迷茫的人们,就像发现了新大陆,开启了轰轰烈烈的迁徙运动。而整个迁徙过程只在短短的两年就全部完成,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如今微信营销如火如荼,微信也正慢慢的出现了这种倾向。虽然还只是开始,但已经有一些人开始等待一个新的产品的出现。或许微信可以自我革新,但马化腾自己好像曾经说过一句话,未来打败微信的必然不是另一个微信。就国外来说,之前特别流行的FACEBOOK、推特,现在都已开始降温,深度用户开始逃离到Instagram,linkedln等一些相对小众的细分层面的社交工具。
微信公众平台打通了内容导流,而这个内容流入带来很大的商业动力,同时,它的开放性也导致内容流入门槛很低。还好现在微信走得不是太远,张小龙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后期产品开发和拓展中均有所考虑。微信公众平台自2015年开始推出原创认证,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革新,对于净化微信生态空间,提高产品和内容的价值很有帮助。
但是,这还不足以解决微信当前面临的问题。微信下一步还需要做的事,是进一步加强对于转发到朋友圈的内容的管理。微信朋友圈“不让某人看”和“不看某人”的设置略显粗暴,不太适合国人含蓄、讲面子的性格,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阿亮有一个比较大胆的想法,是不是可以设置两个朋友圈?一个私密圈,一个公众圈,甚至可以把公众圈扩的更大一点,可以将“六度人脉”中“朋友的朋友”引入进来,并有选择性的显示“我的朋友的朋友”的动态,增强内容吸引力,提升社交的价值。另一方面,对于私密朋友圈,采取极度净化的模式,实施严格的分享转发管理。
当然,用户可以选择开启和关闭某个类型的朋友圈,也可以同时开启两个朋友圈并自由切换。可以自定义设置私密朋友圈的开启时段,也可以自定义设置在打开微信后默认显示公众朋友圈还是私密朋友圈。
这样,我们就可以白天翻翻公众朋友圈,晚上静静地聊聊私密朋友圈;心烦的时候到私密朋友圈发发牢骚寻求安慰,有空的时候打开公众朋友圈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就像中国移动曾经的动感地带品牌的一句很牛逼的话所说的:我的地盘,听我的!
(本文完)
阿亮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下作者信息:
阿亮,IT行业老虾,科技专栏作者,专注互联网时代的市场经营与客户体验转型创新,学习管理的践行者,喜欢阅读与思考,喜欢诗和远方。坚持每周1-2篇原创干货,微信aliang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