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芳菲路的北京香巴文化论坛回家已经是晚上了,打了几个电话,又跟老婆孩子聊聊今天白天的见闻,已经是22点多。此时,我的脑海里总是蹦出来去年8月在BIBF北京书展上的一幕:一位50岁左右的男人,戴副眼镜,看起来是知识分子,走到我们雪漠书坊的摊位上,面带微笑转了一圈,他把目光放在那堆纪念品上。那是陶子他们以前搞活动时做的一些本子、明信片之类的印刷品。我上前打招呼,男人没跟我进行眼神交流,还没等我多说什么,他转身离去,嘴里叨念一句“大手印儿”。是的,是儿化音收尾。我自然有些不太舒服,不过这一幕很快就过去了。
那声音却长久的停留在我脑海里。
这至少说明一个问题,那男人并不知道大手印是什么。当然,他更不可能知道这三个字在我心目中意味着什么。在这里提到这事,并不是想声讨或嘲笑,而是联想今天我们在芳菲路的一些话题,这有一些深层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我们一起讨论了一个问题就是今后的论坛分享活动应该怎么做会更好。从去年起,北京香巴文化论坛就陆陆续续举办了一系列的分享活动,大多数内容看起来都是时下比较热门的领域,比如传统文化、科学、中医、读书、艺术等等。这些名词都是瓶子,里面装的酒还是老酒——雪漠心学。今年我们想进一步完善这些分享活动,成熟后就走出去,尽可能接触到更多的人,打磨自己、锻炼队伍、传播文化。必须说,红尘中能遇到这样的一批人,真的是稀有难得。
具体怎么说的就不在这里重复了,只要做就好,莫问前程。
“大手印儿”,那个声音又在响起……我们都要伪装前行,化妆成狼,要披上一层灰灰的皮,要安上獠牙,要带上利爪,要有血盆大口,还要有坚定的信念、狡猾的心、贪婪的欲望和超强的适应能力。
我们不能直接讲大手印,不能随便跟人讲雪漠心学,因为有人认为这有宗教色彩。
啥是宗教啊?其实没人去细细研究,只要这标签一被贴上,那也就意味着给划定出了活动范围。
现在的人无论弄个啥都想要知道“有啥用啊?”哪怕是去灵修、瑜伽、品茶这些看起来很“务虚”的事,说到底也是要讨个有用的说法。我们这些人也要生个法子,整出点“有用”的事来,不然谁有那么多闲工夫呀?
写到这里竟有点写不下去了,本来是有一肚子话的。所谓的问题其实也不是问题,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问题。随缘而动更好。
说到底,还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抱怨、思考、争辩、分析、解释等等其实都没啥意义,问心无愧就很不错了。我们总是尝试与外部世界达成和解,让自己被更多的人认可。其实雪师已经把道理说的非常清楚,人只有完善自己的人格才能既不会被外部力量牵引又能让自己成为一座大山。成为了大山也就被更多的人认可,尽管你已经不在乎这些了。
心灯已然点亮,守护好它,砥砺前行。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