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细节造成的重大品质问题三:换导电头带来的起泡
某公司滚镀镍的产品,接连镀出的时有零星起泡现象,就那么几个,而且都是镍上脱镍,明知道这是镍槽出了问题,可就是找不到发生的具体原因。先后进行了活化、水洗更换,进行了镍槽大处理,清洗了阴极阳极,紧固了所有的接线螺丝,更换了新的整流器电源,最后甚至连电镀师傅都换了,仍是无法解决这种零星起皮现象。实在没有办法,只得向外求救。
去他们的生产现场观察,这是一个8连的大约4000升左右的自动线光亮镍槽,由于没找到问题所在,槽体设备都清理得很干净,连导电座换的都是新的。镍上脱镍的毛病肯定是镍槽导电不好,无需去关注其它,但检查过槽体设备的现状后,还真瞧不出哪个地方能够造成这样的不良。
皱眉思考了好一阵,才想到一个大家都忽略了的地方,滚筒!滚筒的导电头。打开一个滚筒,导电头上的镍层覆盖不是很厚,扁扁的接线部位看上去并不像是液压钳铆压所致,反倒像是用榔头敲紧的样子。问过当班的操作员,才知道这批导电头刚换不到一个月,就是用榔头敲紧的,由于起泡原因,生产断断续续,生产量很少,但起泡的节点,似乎就是这个月才开始。这下问题的关键点应该八九不离十了,榔头敲紧连接的导电线连接不是很好,导电头与导电线之间紧固不到位,很有可能造成电镀接触不良,尤其对某些细小的产品(例如四方针),或者一些需要铆压的产品(例如线端连接器的屏蔽外壳),铆压后很容易开裂甚至脱落。
马上更换了两个滚筒的导电线,接头导电头都用液压钳压紧,试镀,果然没有任何起泡脱落现象。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疏忽,造成了近乎一个月的停产,可为损失巨大。很多时候,我们一些看上去难以解决的问题,其实只是一个细节的失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