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人、事还是物,“第一”或者说“开头”总是很重要、很受重视的。一顺百顺嘛!此行第一站选在福州,除了北上武夷山,可一路南下泉州、厦门、漳州三城,感觉很顺。那就先说说对福州的感觉。
福州,有福之州。我以为此乃我一家之言,前晚以“顺利抵达有福之州”向兄弟们报平安,还为想到“有福之州”一句自得。没想到,昨早我的老师、诗人隋世昆先生在我微信朋友圈发的《闽行十日(之一)》后留言中也提到了“福建福州,有福之州,值得一游”。我以为自己是“心有灵犀的师承”,不禁感慨“英雄所见一样”。直到昨天在福州街头见到“有福之州”字样,才感觉脸有点不舒服,才知道“我以为”又错了一回,也被老婆又笑话了一回!
“有福之州”并非浪得虚名。就是整个福建也堪称“有福之地”。福建省是唯一一个名称中带“福”字的省份,福州则是唯一名称中带“福”字的省会城市。福建人喜欢将福建称为“人间福地”,福州称为“有福之州”。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战争与和平交织成一幅复杂的画卷。大江南北,无数城池曾因战火而满目疮痍。逐鹿中原,更有众多山水因战争被反复蹂躏。而有一处“兵家不争之地”,一直安静地坐落在东南沿海,2000年来几乎未曾经历过大规模的战争。这个地方就是福建省,也被称为中国“最安全”的省。这得益于它群山环抱、四面临海、形成的一道天然的屏障,类似于四川盆地、曾经的蜀国。另外,其“八山一水一分田”农耕社会的劣势也成了不被觊觎、远离纷争、偏安一隅的优势。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在所难免,战争这种人造灾难有所屏蔽,相比之下,福建福地也!更何况,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山海之间,山珍海味,有如世外桃源,福建福州也!
回头还说福州。其名可以追溯到唐朝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据唐朝《元和郡县志》的记载,是“因州西北福山为名”,意思是说,福州名称来源于当时西北方向的一座山——福山。而福山是现在福州的哪座山呢?有说是长乐的董奉山,也有说是福州的莲花山、保福山等。无论哪座山,都是福山,不必计较。福州简称“榕”,大抵多榕树之故;古称“闽都”,亦是多蛇之由。
福州建城已有2200多年历史。从明代起福州一直是福建的省会,拥有昙石山、船政、三坊七巷、寿山石等四大文化名片。从这里走出了林则徐、沈葆桢、严复等一批历史名人。福州马尾区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还是说说当下吧。昨天上午游览了“三坊七巷一条街,半部中国近代史”,下午走马上下杭、烟台山,领略了古今中外建筑之美、清末民初人文之韵、商帮会馆贸易之盛、小吃大餐海味之鲜,可谓大饱眼福、口福。确如隋老师所言:有福之州,值得一游!
附:
Day2
12月19日
早8时,在三坊七巷附近的柏年捞化店品尝了海蛎捞化(15元一碗)、花蛤捞化(13元一碗)。
上午,游览了三坊七巷、林则徐纪念馆、林觉民冰心故居、沈葆桢故居,均免费。
中午,在达明美食街附近街边小吃店品尝了鱼汤(鲨鱼)、鱼丸(鳗鱼)、肉燕(猪肉)(均10元一碗),还有拌面(面粉,花生芝麻酱,10元一碗)。
下午,游览上下杭、烟台山,均免费。公交车一票制一元。
晚上,到小红书上最火的朱富贵海鲜火锅,开涮象拔蚌、天鹅蚌、鸟贝、中海蚌、瑶柱、黑虎虾、海螺片、黄牛肉、肚片、青菜各一盘,两碗面,菌汤、花椒鸡汤、猪肚汤各一锅底,共计283元。
关键词:冷、多
冷:嘎嘎冷,嗖嗖风,摄氏8-13℃,全天穿薄羽绒服、绒裤、棉鞋,和当地人一样。除了无冰无雪,叶绿花红,其它看上去与沈阳没什么不同。住处保安劝我:上岁数了,得穿棉衣三件套。
多:骑电动车的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