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家园】年轮的故事征文大赛
爸爸的毛笔字
儿时的记忆中,过了腊八,爸爸妈妈更忙了。掸尘、洗刷都是着急着忙的,因为队里的农活要到年三十才会收工。
爸爸写一手好毛笔字,远近有名,一进腊月,乡邻们都忙着买来红纸,请爸爸写对联。
那时大家都不富裕,一张红纸,几副对联,足够红红火火过大年了。
爸爸任大队会计,到年关也很忙,这家安排救济款,那家安排救济粮的,写春联的事大多在晚上了。
大凡别人送红纸过来时,爸爸总问好几副大门、房门,然后记下户主名字,一户一户排好。
裁纸,可是技术活了,长短宽窄,一张红纸,怎么分配,呵,爸爸是会计,哪能难倒他?
最讲究是对联的内容,爸爸不喜欢千篇一律,哪家娶媳妇,办喜事,会用:
喜有香舟迎淑女,恕无佳肴宴宾朋。
年长的房门上写:
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
孩子的房门: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大门上的大多写: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我和妹妹也跟着忙开了,爸写好,我俩拿过来,铺地下,等吹干,然后再一户户包扎好。
我和妹妹常常傻傻地看着墨迹未干的对纸发呆。
一横,能担起半壁江山,横平有力。
一竖,定会顶天立地。巍然屹立。
一撇,刚柔并济。潇潇洒洒。
一捺如刀锋出鞘,可上阵杀敌。
现在想来,那是在欣赏。欣赏爸爸的字体,还有打心眼里无法言语的崇拜和爱戴。
这一写啊,等别人欢天喜地拿走,爸到年三十才能写我们自家的,通常等我家贴好,外面已爆竹声声了,这时妈妈锅上锅下也忙好了年夜饭。
六大碗!鱼,肉,肉丸,一盘黄芽菜炒卜页,一碗青菜豆腐汤,一碗芋头烧血子,这是平常时很难得有的丰盛。
晚饭过后,爸爸为我们一人备一份纸包,里面有蜜栆几个,什锦硬糖,还有杂碎糖,还有压岁钱,在初一早晨醒来后,随便吃一样东西,才能说话,有时啊,睡之前我和妹就偷吃了(偷笑)。
最喜欢大年初一去拜年了,沿路上,我和姝妹就喜欢读每家门上的对联,那都是爸爸的字迹呀,满满的自豪在小朋友面前炫耀:我爸爸写的!都是我爸爸写的!
时过境迁,年还是这样过,可早没有爸爸写的对联,那有爸的年味只在记忆深处,在每个新年到来之前,再次掠过心头……
元宵节的秘密——请灰堆姑娘
春节的喜庆到了正月十五,已是最后的一闹了。
传说中,正月十五有观灯的习俗。记忆里感觉没经历过,连元宵也是年前做的团子代替的。这些,我们都不知道计较,
岁数小的孩子,会享有灵巧的爸爸用纸糊的灯笼,尤兔子形状的居多。里面点上一小截蜡烛,爸爸会领着孩子们提着灯笼去长辈家,进门就高声喊着”换烛,换烛,恭喜你家订船砌瓦屋”。长辈们开心的大笑,先把孩子狠狠地亲一下,然后把早已准备好的蜡烛点上,替换掉灯笼里的蜡烛,再给个红包,孩子并又欢天喜地的去另一家了。
而我最盼的是跟在邻家英子几个大姐姐后面请”灰堆姑娘”。
请灰堆姑娘,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感。
首先选一处已有多年历史的老灰堆塘,据说灰堆塘时间越长越纯越灵验。
请灰堆姑娘的人,不是谁都可以的,一定要是干净的身子,一定要是德才兼备的人才配。而英子姐勤劳善良,又长得好看,每年都是她请。
天黑后,英子姐洗过脸,涂了牡丹雪花膏,穿戴整齐,来到白天预约好的灰堆塘边,恭恭敬敬地插上一炷香,然后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大姑娘大姑娘你看家,二姑娘二姑娘你纺纱,三姑娘三姑娘请你到我家。
传说中的三姑娘是灰堆婆婆最小的女儿,她聪明善良,能预知年景收成如何、婚姻是否幸福、人畜是否兴旺等。英子姐念叨完毕,拿出一块崭新的花头巾,扎在倒扣的新畚箕上,畚箕口中间部位插上一根银簪子,有的是一根带绿玉的玉头针,两个出落水灵的大姑娘小心翼翼地抬起畚箕,鞭炮声中,灰堆姑娘就这样被请回家。
神龛上三炷香,青烟袅袅,小方桌早早放到堂屋中间,上面铺着一层米粉,两个大姑娘分别坐在桌子两侧,各伸出食指和中指搭着悬在桌子上的畚箕的两边。
虽然英子姐总是悄悄地约几个姑娘,可不大的三间屋里还是挤满了人。大多是问庄稼收成好不好。姑娘们则羞答答地让人代问婚嫁,也有人祈福求子等。灰堆姑娘不会说话,通过那根银簪子写出简单的字来,但都是连笔的,得仔细辨认和反复揣摩……小孩在旁边不许打闹,男人们不能出声,否则腼腆的灰堆姑娘会“守口如瓶”
更多的是用点头的次数来回复大家的问题。
我一直怀疑,两个搭畚箕的人肯定约好的动作一致。不然那个畚箕难道真有灵性?
直到有一次我磨蹭了英子姐半天,才争取到搭畚箕的机会。我更迷糊了,畚箕真的自己动的!
后来,虽然不信迷信,可直到现在,在兴化戴窑一带流传的这一习俗也没有最明确的解释,就是神秘!元宵节也就跟着神秘起来。
十六夜——最后的狂欢
元宵节过后,过年也就算到了尾声了。
正月十六这一天,人们又忙活起来:刮锅灰、炸麻花、煿糍粑……当夜幕降临,灯笼似的月亮,挂在村口的老槐树上,火把如满天的星光洒落在田野,舞火把是我们小孩的“专利”,大哥哥小姐姐们佯装推推攘攘,争先恐后“跨火盆,豁钝事”是全民狂欢!
还有炒蚕豆,叫炸老鼠眼睛!
那年头的房子家家都是土坯墙,仅有的家具也是木头做的。那时老鼠特别多,出没自由,墙都被老鼠打得洞洞眼眼,家俱也被啃得木屑丢丢的,到处被老鼠糟蹋得面目全非,家里老鼠尿味刺鼻,老鼠屎一扫半畚箕!虽然是人人喊打,可谁也没有对付它的好办法!
于是,不知从哪年起,全民约定十六夜,所有能炒的豆子都炒起来,让噼噼啪啪的声音,熊熊的火光一起炸瞎老鼠的眼睛,让它再也看不见啃东西!
于是,十六夜,巷子里又灌满了炒蚕豆的香味。让年味浓到极致!
十六夜,所有的声音都在提醒着人们,年,过了,一切重新开始,该干嘛干嘛了。
岁月如梭,世事变迁。一晃,自己不再是小儿了。儿时的年味,总是会在每个新年过后心生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