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焦虑这个词出现的越来越频繁了,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焦虑,学生学习有学业上的焦虑,打工人有工作上的焦虑,人和人之间有人际交往的焦虑,孩子之间家长互相攀比的焦虑,还有就是老说的容貌焦虑等等,焦虑被人们提及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人也能够体会到自己的焦虑,但是你真的了解焦虑吗?焦虑就都是不好的吗?
正常的焦虑现象是说当人们面对潜在或真实的危险或威胁时,就会产生焦虑,这些因为一定原因引起的、可以理解的、适度焦虑的。我们探讨了精神分析学派的焦虑和行为主义的焦虑,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认知学派眼中的焦虑。
你还记得我们之前大概介绍了些什么吗?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之前介绍的内容。在认知学派认为,情绪与行为的发生,一定要通过认知的中介作用,而不是通过环境刺激直接产生。就比如你在山上遇见了狼,你十分的害怕,但如果你在动物园见到关在笼子中的狼,你就不会害怕,你还可以和它拍照呢。所以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焦虑的认知理论,简单的说,你知道狼在笼子中它是被关起来的他威胁不到你的安全,你是不害怕的,而在野外的狼他是自由的是不可控的,从而你感受到恐惧,这个思考的中介就是影响你的情绪反应从而导致你焦虑的原因。
焦虑的认知理论,在认知学派认为,情绪与行为的发生,一定要通过认知的中介作用。在生活中面对危险的时候,你的对于危险的评价与估计就十分重要,如果你对于危险估计过度评价过高,产生的焦虑反应与实际的情境不对称,就容易形成病理性的焦虑反应。对于事物发生的错误理解、警觉过度、重复检查、应对失败的过多考虑,这些能加强对危险的认知评价,加剧自身的焦虑程度,这样下来不就形成恶性循环了吗?所以说,你的焦虑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是对事件做出了错误的认识和判断,而不是事件引起的焦虑,是你对事件的消极解释或者看法引起了你的焦虑情绪。
通过这些介绍,你会不会觉得这和上次说到的行为主义有一些相似呢?这两个有没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行为学派和认知学派的区别就在于,行为主义学派我们说过是对某些环境刺激的恐惧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而认知学派则强调内在的信息加工和变化才是认知研究的核心。所以说这两个学派关注的是心理的两个不同的层面,一个外在行为,一个内在观念。
那其实可能有些相像的两个学派也会有他们之间的联系吧?其实正由于行为与认知的区别,也体现了两者的联系,行为是认知的外在反映,认知则是行为的内在原理。而且行为主义有多种的实验方法,也就成为后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基础,两个学派互相促进互相帮助。
那认知疗法是怎么帮助焦虑症患者的呢?认知疗法是怎么进行治疗的呢?在我们进行咨询治疗的期间,我们首先要做出对于来访者问题的判断与评估。应对焦虑症患者,首先,在我们进行咨询的过程中,通过和患者交谈,与来访者进行讨论商议,让来访者每天记录下症状出现前和发生时的想法,可能你会不明白那为什么要让来访者记下这些呢?这有什么意义呢?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通过他以及记录的想法,可以来确定他的一些不恰当的思维方式。
记录完了然后呢?然后在咨询中通过提问的方法,来帮助来访者发现他的检查他的不恰当思维的逻辑,焦虑症的病人他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他们常常对现实表示不满,对人生期望过高,还有就是对于疾病的性质认识不清的情况,遇到事情往往把事情都往坏的地方想,他们总担心会发生对自己不好的事情。在治疗方面举个例子来说,来访者将在焦虑发生的时候他担心会心脏病发作或者一些别的病症的发作,我们可以问他在过去焦虑发作的时候有出现过这类病症的发作吗?如果是没有,那为什么他会认为会导致病症的发作,以及为什么过去的焦虑发作没有一次导致过心脏病或者其他病症的发作。通过这样的提问来帮助来访者思考自己的思维方式逻辑。
那这样的用处是什么样的呢。这其实就是让来访者考虑换一种思考的方式,比如说,有一种解释是因为他担心病症的发作从而导致他的焦虑加重,从而加重了自己的心理负担。或者说让他想一想心悸高度焦虑的后果,是不是就会导致病症的发作,再或者说其实这并不是说是心脏病的一个表现等等,以此来改变来访者的思考方式。
这样过后还需要做一些什么呢?在后面还有就是来鼓励患者真实的检验,来验证这些新解释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很有可能通过实践他就会发现,当他不想到心脏病的时候,他的症状反而变得轻多了,心理负担也减少了不少。
通过一个简单的介绍,其实就可以发现认知治疗的重点就在于,了解来访者是如何接收信息的、了解他是怎么评价信息的,借此来了解患者对事件发展的想法预期是怎么样的,也要了解它的应对能力是怎么样的,帮助来访者识别认知的真实性。在我们治疗的途中,通过我们的咨询治疗讨论来质疑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并且付诸行动的去检验它的效果。对于青少年的来访者他们可能缺乏积极认知的中介者,那么我们就可以提供一些积极信念,反复的陈述某进行自我的指导来管理焦虑。
还有一种治疗的方法是放松疗法,怎么来理解呢?在咨询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一些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一个心理运动,从而来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方法。比如说像气功、瑜伽、自我放松训练。这个放松的目的就是训练一个人让他能够随意地把自己的全身肌肉放松,这样可以随时保持一个心情轻松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