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5日中原焦点团队刘永利分享780天。今天约练一场,总约练315场。
今天约练一场,做了观察员。有时候来访者可能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在乎的是什么、看重的是什么。需要咨询师老师一再的澄清确认。一场咨询来访者有收获就是一场有意义的、好的咨询。
今天阅读《尊重与希望》46~51页,《案例对话》,收获如下:
1、从孩子的爱好开始聊起,初步建立关系,了解基本情况。
2、尊重、好奇、不批判的态度,企图理解他的立场与行动脉络,已引发更多的合作。
3、“从你的生气中,我看到你很希望……”接纳并对他的看重点进行反应。
4、“跟很多同学一样,你会对**感到生气。”一般化的接纳着她现阶段的情绪。
5、“当你对**生气时,你会做些什么让你好过一点?”,优先询问他对困境的应对策略。
6、“哦,看来你特别在乎某某的态度。”,表明他的在乎。
7、“如果可能,在今天你跟我谈完话之后,奇迹发生了,让某某改变了,那么你希望看到某某是如何看待你、对待你的?”,引发愿景。
8、“是的,似乎是不容易。……但是……如果……如果可能……如果有一个奇迹发生,你希望他们可以有什么不同?” ,咨询师先接纳,并缓缓地、重复着再问。
9、“如果她们做到了你所说的……(来访者想要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们会做些什么,而让你知道他们改变了。”,具体化,追问愿景的细节,特别是行动的表现,并停留在愿景中。
10、“如果她们变成这样了,你又会有何不同?”,循环提问。
11、“或许很不容易,或许并不多,但是从小到大与她们相处的经验中,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他们是能够做到……像你刚才讲的那样?”
12、“以1分到10分,10分表示他们做到了……(你想要的),一分表示相对的位置,那么,你觉得他们目前在几分的位置上?”
13、“是什么让你打了这个分数?”“那怎么能有这个分数呢?”
14、“那么,到几分的时候,你觉得你可能会愿意……(来访者的改变)”
15、“这两个分数的差别在哪里呢?”
16、“如果要帮助他们达到你想要的……那么发生什么或者你做些什么,会让分数提高一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