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诗歌、散文提升我们心灵的敏感度,理论书籍加深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工具技能书籍提升我们各方面的能力。
学习就其本质而言是把握例子背后的规律,掌握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让我们将知识极大程度的压缩,并具有极大的普遍意义,实现自上而下的思维加工。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掌握这个世界取决于我们掌握了多少概念。但理解概念的前提是,具备丰富的经验,我们个人的经验是有限的,在历史和小说中我们都能极大地扩展我们的个人经验。
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功利的谋生态度。他们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生命含义的丰富,换言之他们的人生时常在漫无目的中虚度,在无聊的泥潭难以自拔,对生活缺乏感动,对生命缺少敬畏,内心冷酷而缺少温度。所以生命的质量需要阅读来锻铸,人生的境界需要阅读来提升。林语堂说,智者阅读群书,亦阅读人生。不读书不足以理解人生。
杨绛说,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得情趣,会思考的人。书虽然不能帮你解决所有的问题,却能给你一个更好的视角。读书的影响是潜在的,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的思考、逻辑、谈吐、与人共事等各个方面……读书多了,内心才不会决堤。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在阅读中认识自己,在阅读中理解生命。
但并非读任何书都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只有经典才是阅读的康庄大道。请记住,经典是那些人们说自己正在重读的书,而非那些自己正在读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一样带来发现的作品(卡尔维诺)。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洪流中,在数据爆炸的今天,快餐式、碎片化的阅读正在以其便捷的方式冲击着阅读的主流,但厚重的经典阅读具有看似便捷的网络阅读无法替代的力量,那便是生命视野的扩大,人生境界的提升。
200万年来,唯有看似渺小的人类穿越无数物种的灭绝发展至今。最根本的原因无非是——我们学会了思考。我们浏览学习前辈的知识,我们将其重新思考,糅合成自己的理解。通过阅读,与已死的、远方的人们实现灵魂的碰杯畅谈,伟大的思想借此擦出火花。周国平说,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据为己有”;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借此把外在的生命经历转变成内在的心灵财富。所以,阅读本就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也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过一种阅读的人生。而不是在我们离开学校之后,除了课本和言情小说,头脑空空,敲一下都能听到回声。
阅读那些经典,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数学使人周密,读科学使人深刻,读伦理学使人庄重,读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在专注的阅读中修身养性,增加生命的厚度,拓宽生命的广度,取得人生境界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