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我已经为人师两个月的时间。今年接手的班级是在乡里排名还挺靠前的五年级,教他们语文、英语和道德与法治。从刚开始的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到现在渐入佳境、不断反思。这段时间进入了复习阶段,这群孩子们居然拼音都忘得差不多了,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方法。
虽然教学环境、学生程度都不符合自己的预期,但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突如其来的小小回馈总会让人满是欣慰。今天课间拿着书往班里走的时候,一个小男孩很有礼貌并且鞠着躬说了一声:“老师好!”我先是愣了一下(因为这个男孩我并没有教过他,也不知道他是哪个班的,即使是我们班的学生在课下也没有同学这样问好),然后急忙回复道:“嗯,你好!”
一个简单的问候,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成就感。也终于明白教师职业的特别之处,“教育,不光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只有从心里打动了孩子,激发起他的求知欲,才能使教学变得更加轻松。记得去班里的第一天,我先去教室后排蹲着询问了趴在凳子上补作业的孩子们。“你为什么在这?作业为什么没写?星期天玩的太开心了吗?……”有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有的笑了笑并且承诺以后会完成。
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孩子。一个叫王柳迪,他是我觉得变化最大的孩子;另一个叫李锦昊,他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孩子。柳迪从最开始上课睡觉,到现在能够上课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我认为他开始重视学习了。从每一次我跟同学们强调学习重要性的时候(成绩好了上军校保家卫国的机会多),总能看到他的眼里闪着光,不知道以后有没有机会成为军人,但在那一刻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梦想的光芒!而锦昊呢,可以说是一个所谓的“问题少年”,今天还听到班主任因为翻墙的事情喊他出去。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在我讲到我国领土的时候,他听的比谁都认真,背书比谁都快!有时候讲到涉及历史的问题,他也总能积极参与。我觉得他真的很有意思,他可能不适合学习,但是不代表他不优秀。
写完这段话,突然觉得每个孩子都有他们各自的闪光点,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够将“因材施教”运用的更加得心应手,能够让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