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1.迁移量是原来学习领域和新领域之间重叠部分的函数。学生能否进行跨领域的迁移,取决于他们是否把成长看作是延续进行的(成功迁移)或按分离步骤进行的(不能成功迁移)。辛格利和安德森提出任务间的迁移是随任务所共有的认知要素的程度而变化的。调查研究有力证明,帮助学生超越具体情境和例证在抽象层面表征经验是十分有益的。抽象表征并不是保存世界的孤立例证,而是建构更大的相关事件的成分——图式。(学习与迁移条件的关系)
2.重要的是要把迁移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要求学习者积极参与选择和评估策略,思考资源和接受反馈的过程。较理想的是不需要任何提示,个人能自发地迁移合适的知识。然而有时提示是必要的,提示也能极大地促进迁移。迁移量取决于学习或迁移时的注意事项。(正迁移与负迁移方法)
思悟:
1.图式训练比较利于学生迁移量的增加。增加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重叠部分,不仅要熟练掌握原有知识,更应该不断扩充新知识领域,即通过扩大知识面来增加重叠部分。教学过程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用图式方法构建知识,探索多元情境增加知识广度,从而增大迁移量。
2.提示是动态积极引导迁移的过程,大多数迁移需要不断持续的引导。教学过程中,问题串型的教学可以理解为不断持续的引导,所以高效且有效的课堂需要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对教学的深层探索以及做好提早的预设。迁移可能不会立竿见影,但当遇到合适情景,也会自动叠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