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7日星期一
“学校管理赢在中层”,这话颇有几分道理。因为学校管理的高层重在决策,而决策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就与中层管理者直接相关,尤其是大体量的学校,日常具体的管理工作都需要中层管理者逐项推行,在落实中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保障工作目标的实现。
中层管理者身兼数职,既是业务骨干,有教学任务,又是信息中枢,对上要达成工作目标,对下要指导团队,既要当教练,又要做裁判,还要随时准备成为实力扛扛的运动员,多重身份带来多重压力,自己的学科教学绝不敢懈怠,部门工作、教学研究、学生活动、班级管理、老师培养、解决家校矛盾等琐事缠身,从期初到期末,压力与焦虑如影随形。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付出本身就是历练,行动就会有成长,从事管理就是读一本教育之书,对世界、对教育、对人会有更丰富的认识,有更多机会与高手过招,眼界也会更加开阔。已经走上中层岗位,就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下面就谈谈中层管理者如何为工作减负增效。
一、明确工作主线
中层管理者常觉被事务追赶,时间失控,部门核心工作常因临时事务被搁置或延期。避免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年度或是学期为线索,定下目标,锁定工作主线。比如教研部门首先要确立一年或是一期的常规研讨主题、专题研究项目、教师培训内容等,要和学校教育教学整体目标相一致,并和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得到支持。然后将具体项目融入学校工作计划,要事之间拉开时间距离,确保有充裕的时间准备和实施,并构建部门工作日历,将主要工作具体化,安排到周次,如此便能有条不紊推进工作,确保重要事务无遗漏。
二、坚守职责立场
可能大家觉得计划都是纸上谈兵,同样难以落实,这就涉及到管理者是否有足够的定力和主场意识。一方面,要关注学校整体工作,在全体行政会上或是给主管校长提前一周甚至更早交流部门需要落实的重点工作,希望得到的支持和协同,强化事情的重要性,提前安排告知,能掌握主动权,即便有冲突,后续也会优先处理;另一方面,也要兼顾其他工作,学校管理千头万绪,就是部门也会经常接到临时任务,管理者就要学会做结合文章,将临时任务和主体工作科学整合,巧妙增加环节,在确保主体工作完成的同时,也兼顾了临时工作。
三、清晰工作流程
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实际上很多项目都在循环往复,比如校运会、艺术节、阅读节等,每年或是学期都有,摸清规律、优化流程,便能摆脱琐事困扰。
怎样优化流程呢?比如合唱节的安排要做到“全、细、序、通”。
“全”指流程要全,涵盖从筹备到结束的各个环节,启动仪式、班级排演、场地布置、现场组织、评价指导、总结颁奖等都要考虑周密。
“细”指环节要细,具体操作、人员分工、时间安排等细节都要明确,比如启动仪式、演出、颁奖等都要有实施方案,方案涉及总负责、时间、场地、主持、流程、主旨讲话等人员以及要求,为工作布置和落实提供指导。
“序”指过程要有序,要按照合理的时间和逻辑顺序安排,工作人员如何安排,场地如何布置,演出如何组织,节目如何衔接等。
“通”是交流要通达,工作的有效达成,需要所有参与者密切合作,抓住关键少数是管理者的要务,工作前要有培训,让各环节负责人清晰工作流程,明确要求;工作中保持沟通,及时交流信息,根据实际需要动态调整细节;工作后,交流得失、复盘总结,为下一次合唱节的组织提供借鉴,减轻从头开始的压力。
四、培养骨干力量
不少管理者自嘲为“八爪鱼”,但“八爪鱼”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善于培养组长和骨干教师,如何“培”是关键,首先要识人,善于发现有能力、有担当的人;其次要成人,要给予他们具体的指导、帮助,尤其是在推事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要义不容辞地给予具体的方法指导,帮助他们少走弯路;第三要暖人,不仅在工作多支持,在生活中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组织轻松愉悦的团建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凝心聚力,共同成长。
当我们在工作中慢慢积累经验,掌握明确目标、坚守立场、优化流程、培养骨干等秘籍,不仅能缓解压力,还能为管理工作营造良好氛围,提高成效,助力学校发展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