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29日
老师今天讲了第二课《现代汉语写作的特点》中的词汇和语法。
我在课后的复习中,阅读了其它一些参考知识,有以下收获:
语素和音节
首先老师让我们复习了一下什么是语素,语素是语言学术语,是指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就是文字及组成词句的最小单位。
一个语言单位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最小、有音、有义”才能被称作语素,尤其是“最小”和“有义”。
人类语言有单音节语、双音节语、三音节语、X音节语的划分。
1,单音节: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是一个字的词,多出现于古汉语中,如“可”,现在为“可以” 。
没有意义的单音节不能看作语素:如“尴、蝴、蝶、霹、雳、馄”等。
有意义的单音节:如虎、狼、狗、天、地、人、跑、跳、唱、红、白、民、朋、思等等。
2,双音节
双音节词是两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音节组成的词,就是这些音节共同组成一定的意义。
分以下几类:
A.双声。声母相同的联绵字:如琵琶、乒乓、澎湃、鞑靼、尴尬、荆棘、蜘蛛、踯躅、踌躇、仿佛、瓜葛、忐忑、淘汰、饕餮、倜傥、含糊、慷慨、叮当、蹊跷、玲珑、犹豫等。
B.叠韵。韵母相同的联绵字:如从容、葱茏、葫芦、糊涂、匍匐、灿烂、蜿蜒、苍茫、朦胧、苍莽、邋遢、啰嗦、怂恿、螳螂、桫椤、倥侗、蜻蜓、轰隆、当啷、惝恍、魍魉、缥缈、飘渺、耷拉等。
C.非双声叠韵联绵字。如蜈蚣、蓊郁、珊瑚、疙瘩、蚯蚓、惺忪、铃铛、奚落、褡裢、茉莉、蚂螂、窟窿、伉俪、蝴蝶、笊篱、蹦达、蟪蛄、狡狯、狡猾、蛤蚧、蛤蜊、牡丹、磅礴、提溜等。
D.外来词。由汉语以外的其他语种音译、借形过来的词语。如干部、涤纶、甲克(夹克)、的士、巴士、尼龙、吉普、坦克、芭蕾、哒爹、踢踏、吐司、沙发、苏打等。
E.多音节语素。主要是拟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如:喜马拉雅、珠穆朗玛、安迪斯、法兰克福、奥林匹克、白兰地、凡士林、噼里啪啦、淅淅沥沥等。
语法
顾名思义,语法就是应用语言的法则。
1,语序是汉语里的重要语法手段。同样的语素,次序不同,构成不同的词,如“天明”不同于“明天” ;同样的词 ,次序不同,组成不同的短语和句子,如“发展经济”不同于“经济发展”。
句法成分的次序一般是固定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在前,宾语在后,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但为了强调某一成分,有时改变正常词序,如“她慢慢地走来了”是正常词序,“她走来了,慢慢地”改变了状语的正常词序,强调动作的状态。
2,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是错综复杂的。几乎各类实词可以充当各种句子成分。
3,在现代汉语里,音节多少影响语法形式,如有些单音节词不能单用,有些双音词要求后边也是双音词,有些双音词常常联合起来造成一个短语。
4,现代汉语的简称多,特点突出。简称的形式有:两个(或几个)平列的修饰语共用一个中心语,如“文体活动”;用数字概括平列的几项,如“五讲四美”;简称的语法功能介于词和短语之间。
5,汉语语法是复杂、多维的,如“孟晚舟女士平安归来”,可以写成“昨天孟晚舟女士平安归来”,也可以写成“孟晚舟女士战胜了……平安归来”等等等等多种写法,这就要考虑采用哪一种是最合适的。
我感觉以上知识比较“理论”,学会不容易,使用更是不简单,能灵活应用那就要“千锤百炼”了。
写作要写透一件事
这是今天第二节课的内容,学习了老舍先生谈写作的文章《写作要写透一件事》。
老舍先生说了三点。
(一)写自己真知道的事
我的体会是,写自己熟悉的事可以顺手拈来,就像自家冰箱里的食品,想吃什么拿起来就吃,到了别人家,想吃的不一定有,得要去找,或者要问主人:“你们家有我想吃的东西吗?”
老师说,写不了大的,可以从小事说起。老舍说,咱们现在的目的是写好一件事,不怕写得少,就怕写不成一个故事。
这就需要把精彩的细节柔和成一个故事。这里强调的是细节,就是能让读者都能体会得到的一种真实的表达。
我写作的缺点就是不能很好的抓住、挖掘和选择细节,所以写出来的文章不能打动读者的心。
(二)抱定一个题目写,不要一会儿一换
我原来也有这个问题,就是想好了一个题目就写,写着写着发现自己对这件事并不十分了解,写不下去了就想换题目,结果很难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后来我想这样不行,就抓住自己想写的内容不放,像老舍先生说的“抱定刨根问底的态度”,读些与此有关的文章,找人聊聊有关的事情,或者翻开过去自己工作和生活的记录,渐渐的也能写出文章了。
(三)能抓住问题就不至于千篇一律了
这里的关键是不要在一开始就给自己下个套,实际生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同样的事,同样的问题,也因为人物性格、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特点。只要我们细心的看问题、看人物、看地点、看时间,把有关的事情都看了,自然就会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来。
不要害怕没有现成的“套子”,只要肯用心,肯下功夫,我们就会创作出只属于自己的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