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一个人:廉价预防和昂贵治疗选择哪个,我想绝大多数都会选择廉价预防,事实是这样的吗?你回想一下,你的家庭,你认识的人,在现实中,如何选择。
“他们(书中说的穷人)常常把钱花在昂贵的治疗上,而不是廉价的预防上”(《贫穷的本质》)我曾经认真的思考过这类问题,“穷人思维”为什么不愿意为预防疾病买单?大概率他们觉得这是浪费,我没有病花什么钱啊,你说预防,可能会生某种病,我可能不会啊,钱不能白花了,家里用钱的地方还很多。
就是得了病,小病不愿治,拖到大病,实在没办法了,非治不可了,不花钱不行了,才花钱治疗。
为什么小病不好好治?以为自己能扛过去。
类比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如此。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可是很多学校经费非常紧张,也不怪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把钱花在这里?那么多地方急着用钱,这个预防,看不见摸不着,难以量化,不好直观的看见成果,即使有成果,有些还存在滞后性,投到立竿见影的项目上多好!(你看这个胳膊断了,那个头破了,你让我先拿钱去正骨?脊柱稍有变形一时半会儿不要紧)
看重即时反馈,在乎短期效应,这是一种短视行为。
记得有一次我带母亲去检查,检查完一圈儿,大夫说:你的心脏功能很好,比很多年轻人的都好呢!母亲很高兴,可是还没走到停车场,她便长吁短叹,我不明所以,母亲说:你看看,白花了这么多钱啊,什么毛病都没有。
我笑了,告诉母亲说,没检查出毛病多好啊,再说没有白花钱,专家说了,花1块钱预防,省68块钱治疗,你看,咱们今天赚了好多钱!更关键,你还不受罪。
母亲笑了,她终于释怀了。我想,改变认知是第一重要的。
有同学问: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穷人是“侥幸心理”?
我想,至少心存侥幸。还有经济基础的限制。倘若捉襟见时,真的难以再做要求。因为真的会顾此失彼。先救火,能解决燃眉之急。
可怕的是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存在认知局限而不自知,习惯了做救火队员,不重视防火,不着火不拿急,灭火更会见业绩。把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拖成紧急且重要的事,完成度会大打折扣,就健康而言,不但错失良机,经济付出也翻倍增加。但,这是人人都能看得见的必要支出,谁也不会反对你拿钱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