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孤儿寡母北投元
第一节 恭帝立
公元1274年七月初九,赵禥驾崩,皇子嘉国公赵㬎(音显)在赵禥灵柩前奉遗诏即皇帝位,时年四岁。后来,赵㬎被称为宋少帝或宋恭帝。古人喜好谈论因果报应,就赵㬎亡国,有好事之人就附会出一段轶事。
公元960年,后周“显德”七年,赵匡胤从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夺得皇位。南宋“德祐”二年,六岁的宋恭帝赵㬎,将赵氏江山送给了元朝。宋恭帝名“显”,年号为“德祐”,合在一起,正是周恭帝的“显德”年号。后周失国,上有老太后,南宋失国,同样有老太后。这种说法,纯属人为合成,毫无道理可言,因为宋朝灭亡,实际是公元1279年,赵㬎之后,还有两位幼儿皇帝,以后再讲。
《宋史.瀛国公》(本纪第四十七)记载赵㬎奉遗诏即位,但是《宋季三朝政要》记载并不相同,赵禥并未有遗诏,赵禥死后,大臣拟推赵禥长子赵昰(音是)为帝,而惟一的宰相贾似道请立嫡子赵㬎为帝,赵㬎得以即位(〈宋史.二王附〉也是这个观点)。
赵禥上头不灵光,但下头十分勤奋,三十五岁的年纪,生育了七位儿子。
公元1262年闰九月,赵禥为太子时,生育赵焯,封崇国公,十一月夭折,赵禥即位后,追封赵焯为广王,谥号“冲善”。
公元1264年七月,皇太子妃全氏生赵舒,赵舒何时夭折,没有记录。
公元1268年闰正月,杨淑妃生皇子赵昰。
同年十月,顺安郡修容夫人俞氏生赵宪,封益国公,公元1270年六月薨逝,后追封谥号“充定”。
公元1269年六月,杨淑妃再生皇子赵锽,十三天后病逝,封岐王,谥号“冲靖”。
公元1271年九月,全皇后又生皇子赵㬎,两年后封嘉国公。
公元1272年正月,修容夫人俞氏再生皇子赵昺。
因此,到公元1274年七月赵禥驾崩时,赵禥尚有三子在世,分别是杨淑妃所生赵昰,时年七岁;全皇后所生赵㬎;俞修容所生赵昺,时年三岁。三位都是少儿甚至幼儿,立长不如立嫡,更符合封建宗法制度。
四岁的赵㬎成为皇帝,一位孩童,能知多少国事?朝廷的正常运转,还得靠宰相贾似道主持。赵㬎即位第二日,朝廷下诏,皇兄赵昰进封吉王,皇弟赵昺进封信王。贾似道自己则依宋哲宗元祐年间文彦博的旧例,以平章军国重事身份,可随时单独向皇帝、谢太后奏事。
七月十二日,在贾似道主持下,朝廷上谢太后尊号为“寿和圣福太皇太后”,皇后全氏为皇太后。贾似道率群臣请太皇太后垂帘听政,谢老太后以年老多病推辞,贾似道屡请之后,老太后勉强答应,但提出自己年老,不能够到正殿坐朝上班,命居所地慈元殿为后殿,作为垂帘上班场地。此时谢老太后已经六十五岁了。
赵㬎即位,贾似道没有乘人之危,做一位王莽式的“篡臣”,而是率群臣一再请求谢老太后垂帘听政,说明贾似道对赵氏江山还是忠心耿耿的,这一点,我们也要有客观认识。
至此,新皇帝的草台班子总算搭建完成,此时至元军占领襄樊已近半年,元军占领襄樊后,厉兵秣马,调兵遣将,对江南虎视眈眈。而南宋,由于贾似道母亲胡氏的逝世,度宗赵禥的驾崩,朝廷忙于起复贾似道的虚文缛节,忙于度宗赵禥的大丧,忙于封赏谢老太后、全太后的亲属,除了在七月底任命朱禩孙为京湖、四川宣抚使兼知江陵府外,几乎忘记了还有措置边防这档子军国大事,白白浪费了半年的大好时光!赵禥,死得真不是时候啊!
十月,朝廷下诏,改明年为“德祐元年”,以章鉴为同知枢密院事兼代理参知政事,陈宜中签书枢密院事兼代理参知政事。十一月,在贾似道的一再要求下,任命王爚为左丞相,章鉴为右丞相。
此时,元军从两淮、京湖、四川,从东到西,启动了全面的进攻,南宋这艘破船,还能在风高浪急的大海里航行多久呢?
佐料:宋度宗赵禥皇后全氏,乃理宗赵昀生母慈宪夫人的侄孙女。她略通书史,年幼时其父亲全昭孙任岳州知州,全氏跟随在岳州。
赵禥为忠王时,到了纳王妃年龄。宰相丁大全请求选知临安府顾岩的女儿,甚至下了聘礼,不巧丁大全倒台,顾岩也跟着被罢官。朝廷认为顾岩是丁大全同党,他的女儿也就没资格做王妃了,因为忠王妃,以后就是太子妃,也是未来皇后,需要慎之又慎。
有大臣说全氏侍奉其父亲全昭孙,往返江湖,备尝艰难险阻,如果身处富贵,定能警戒自己。理宗赵昀因为母亲慈宪夫人全氏的缘故,特意诏她入宫,问道:“你的父亲全昭孙,过去在宝佑年间死于王事,每念及此,令人哀痛。”
全皇后回答道:“我的父亲固然可怜,淮、湖的人民更可怜。”
皇帝深感惊异,对大臣们道:“全氏女言语得体,应当配婚忠王。”
但是《宋史.全皇后传》的这个记载有矛盾。《宋史》载,全氏父亲全昭孙于“开庆初,秩满归,道潭州”,开庆年为公元1259年,职满经过长沙。而理宗赵昀对全氏却说,你父亲于宝祐年间没于王事。宝祐年间指公元1253至1258年,也就是说公元1259年前就死了!这样的记载,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