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24.11.6,晚上9.32,记录需要记录的发言灵感。
“我要禁止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吗?”
故事拉回到2023年10月,一盏灯主题活动的准备阶段,我让学生回去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收集信息,一位同学周末迅速给我发了成果,我很惊喜,便问他,你花了多久收集的,他说我用了30秒就完成了任务。当时我一愣,于是点开文件一看,是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的。
那一瞬间,我很排斥,30秒找人工智能做的作业,这有什么意义吗?不是我想要达到的效果啊。但是我忍住了让他重做的想法,并思考人工智能在活动中的定位。
堵不如疏,于是我立马基于学生的情况,设计并实施了一节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资料收集的活动,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记录整理AI提供的资料,并不断追问达到对灯一个方面的理解。在这个阶段,我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更快速、更高效地提供资料,解决了学生电脑网络查找的技术困难,同时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不断追问,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图谱,也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这说明,人工智能有积极的作用的。
“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在上学期,我与学生又开启了一次与人工智能的思考之旅,我们在辩题“人工智能对人的生活是有利还是有弊”指引下,学生通过考察探究的方式,学习纪录片、了解前沿科技并在课堂上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最精彩的成果课上,全班围绕辩题展开了精彩的输出,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从最开始的新奇到慢慢了解、从最开始的“人工智障”到发现了它的厉害之处,甚至产生了危机感,但学生的态度却也因为这次的主题变得更加深刻,有学生在总结时说“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需要不断努力去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是让社会来适应人的发展,因此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应该促使人去发展,以便适应未来的社会。”“人用程序设计开发了人工智能,创造了人工智能去做更多事情,人编了好的程序创造了好的人工智能,编了坏的程序就会创造坏的人工智能,因此这一切都取决于人。”从学生的发言中,我看到了满满的正能量和对人工智能的深度思考,也更加督促我思考,在新一年的《点亮一盏灯》课程中,人工智能可以做些什么?
学生该如何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协作?(配图罗胖千军万马的图)
今年九月,《人工智能》课程作为地方课程进入了四年级的课表,在四年级每位学生都会学习人工智能的知识,探究背后的科学原理,体验人工智能的技术,感知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
那么五年级的学生,该如何在此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提升呢?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学生学做一件事的方法,从而学会做人。对于人工智能这个领域而言,学生和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在一起学着如何使用人工智能做事,因此学生也应当把人工智能当做自己的加速器,以便自己能驾驭好人生这艘飞船。
在《点亮一盏灯》课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是“资料收集整理员”、“专业领域从业者”、“灵感启发者”、“外包技术员”,或者其他角色,全天候为我们待命,只等待我们发布命令。
当学生需要查询灯的开关类型时,找它;当学生需要了解室外灯光设计时,找它;当学生需要设计方案的灵感时,找它;当学生需要编程序而自己能力微弱时,找它,只要学生能合理评估自己的困难,提出清晰明确的要求时,一切都不是问题。
但,如何评估自己的困难,如何在与人工智能协作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警惕性,这些都需要在课程的推进中一点点展开。
如在开关问题中,学生需要思考不同人工智能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并从中形成新的分类方法。
如在校门口的灯问题中,学生需要提出更加准确的提示词和追问,获取自己更需要了解的内容。
如在校园灯光方案设计中,学生借助人工智能获取了更多的设计创意和思路,并提供更多设计细节。
如在校园灯光模型制作中,学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编写代码,从而顺利完成模型灯光程序。
当然,我们也是在探索和实践的路上,目前我们的设计离学生最终的目标可能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在未来更多更多的实践和应用中不断加深个人理解,但学生心中的灯已经打开,照亮他心底的一块地方,也将会在未来照亮更多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