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无事,但见那本《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斜躺在茶几上,尚未开封。这书名我是反感的,凭啥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而不是女人的一半是男人,或者男人的一半和女人的一半。翻阅数页,爱不释手,竟然从“我多少次想把这一段经历记录下来,但不是为这段经历感到愧悔,便是为觉察到自己要隐瞒这段经历中的某些事情而感到羞耻,终于搁笔。”读到了“有一个小虫子在墙角沙地爬。啊,春天来了!再有一个月便是清明。我是不是要回到她身边来领受祭奠呢?好大好圆的月亮啊!……1985年7月22日”一气读完。小说浪漫和现实交织,叙事与人性纠结,读来高潮迭起、震聋发瞶、思绪万千。
其实,过去对张贤亮是不了解的。读罢此书,意犹未尽,百度张贤亮,顿喜,为贤亮老师点赞。
苦难砥砺辉煌。我们常常抱怨家庭的出身,常常感叹人生的莫测,常常惶恐世事的风云,常常忧虑未来的难料,但这一切过往,贤亮老师,就只有一个字——“熬”。1936年出生,18岁辍学被迫携老母弱妹,从北京被“移民”到贺兰山脚下。21岁因诗获罪下放到西湖农场劳改。长达20年的时间里,张贤亮始终没有摆脱被关押的命运。熬到1978年,张贤亮不但没平反,还升级为“反革命分子”。44岁娶妻,方结束处男生涯。面对人生,叹气何用,摇头何用,“而今迈步从头越”,今日之苦难,无不都召示着明日的辉煌。
写作不分年龄。张贤亮一生创作颇丰,但真正的写作高峰,是在43岁进入《朔方》杂志社当编辑以后。我机械地串了一下,倒也不少:《灵与肉》,那是《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肖尔布拉克》的《初吻》是《河的子孙》——《龙种》;《土牢情话》,一定要说给那《无法苏醒》的《早安朋友》;《浪漫的黑炮》击中了《绿化树》的《青春期》;《一亿六》《男人的风格》仍然逃不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人生法则。《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啊。我想,无论年方几何,只要笔耕不掇,虽写不出鸿篇巨著,但那无聊的、有趣的、平淡的、无奇的日子就会变成文字。那点点滴滴的记忆,就会流淌不息——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创业何论早迟。创业梦者众,行动者寡。创业,人人皆有可能。张贤亮57岁方可贩卖荒凉成中国“首富作家”,我等似乎也没有不可能(哈哈哈,想想罢了)。1993年,全国兴起了“下海经商”热。张贤亮由此想到,可否办一个影视基地?他拿着全部外汇抵押了78万元,一边创作,一边营造西部最大的文化旅游景点——宁夏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此后,拍摄了《新龙门客栈》《双旗镇刀客》《关中刀客》《大话西游》《牧马人》《黄河谣》等100余部影视作品,把影视城事业推上了顶峰。我等尚未老,创业正当时。
未来当如贤亮。他65岁学会开车,成了飙车一族。他年近古稀开垦了几十亩土地,用来种植高粱、玉米等农作物。他半世苦难成就一世辉煌!他无疑成了中国文坛至今没谁可以超越的人……我等尚未老,想要飙个车,遵守交规确保安全即可。我等尚未老,想挖个土种个地,不要停留在脑海中即可。但我等何曾具备他那“独倚城楼望贺兰,长车今日破雄关。斜阳坠处硝烟尽,一抹红霞染遍山”的磅礴气概,又哪里具备他那“迎风向雪不趋时,傲骨何须伯乐知。野马平生难负重,老来犹向莽原驰”的不老风骨。此,我所缺也!
哈哈哈,吹牛无用,我还是再看几本张贤亮老师的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