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主要内容读书为什么这么难?作者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介绍。
一、没时间,没精力。
生存负载,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构成。外部的力量源自家庭背景、人脉资源、经济能力,内部的力量就是个人的能力和经验。
生存力量除以生存负载,就是麦克拉斯基强调的“生存余力”(Margin in Life)。
如果能够保持一定的余力,那么就能够很好地应对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更好地承担风险,能够从事各种探索性和创造性活动,也更有可能开展学习。
二、看不懂,记不住。
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比如应式教育考试,需要熟读和硬记知识自然出现看不懂,记不住的现象。
阅读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并且改变行为只发生在将读来或者听来的知识内化和反思之后。
对致用类阅读来说,重要的不是看懂,而是能和自己的经验发生联系;重要的不是记住,而是能够将知识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成人的学习应该是自我导向型的,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能力,改变行为。
三、看不下去。
1、没有必要读完一本书
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本书中(包括本书)都有很多你能学习的知识,但是其中也有相当多的知识是你不需要学习的。这是没有必要读完一本的第一原因。
价值多少跟读得多少书没有关系,关键在于精,能在实际中应用。这是没有读完一本书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只要你能将读的书在工作中用上一丁点儿,图书给你创造的价值就已经远远超过购买书的价值。
2、书本身不需要阅读。
1、不是照搬作者的体系,而是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不必非必须不,需要具体内容有选择性的选择。
现代职场人没有充裕的生存余力,那么更应该给自己装备上投资收益率最高的学习方法。
如果学习者缺乏内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不能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那么解决没时间、没精力、看不懂、记不住、看不下去等问题也没有多大意义。
作者建议用拆书法,通过简单、轻松、有效的阅读帮助我们提升能力。你不需要通读全书,只要在阅读时应用便签法,或参加拆书帮现场学习,按照拆书家的引导来反思经验、规划应用或现场演练,就可以把书中的知识拆为己用。
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