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之道即为人之道
再熟悉不过的故事,如同镜子一般让人能照出自己的面目。语言的力量真是超乎你想象。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学习叙事以来,让我逐渐有一个感悟,说话之道及为人之道,通过语言看见的是人心,而这件事其实可以非常简单。
用心说,说心里的话,说感性的话,说家常的话。说故事,说自己的故事,说感动自己的故事,说藏在心里的故事,这就是叙事的语言。
尽量不要去用那些概括式,道理是拔高的话。没有人愿意听大道理,却几乎没有人不愿意听故事。总而言之不说那些,连自己都不好意思听回放的话。关于好好说话这件事,与你分享我浅浅的心得。
真实地说
第1个原则就是说我们当下真心想说的话,不得不说的话,不会说会死的话,即秉持真实原则。
真实表达,不论你是在表达感激,赞美还是爱意,无论是表达被触动受伤的心情,亦或是在声明自己的界限,拒绝别人入侵底线的时刻。在我们的主流价值观中,似乎有密而不宣的禁言令,所谓讷于言,所谓家丑不可外扬。
李欣频说:唯有不害怕失去爱情,你才能对爱人说真话,拥有真实的爱情。唯有不害怕失去友情,你才会对好友说真话,拥有真挚的友情。
慈悲地说
第2个原则是慈悲原则。有些人自认为说话很直,常常对身边人只言敢见,结果对方并不领情,甚至讨厌他,而他自己却非常不解,还为自己打抱不平,哼跟你说实话,不听不知好歹。
真实不意味着忘记慈悲,切记。
真实前提条件是有心而发,不是有意吹捧赞美,哪怕真的说不出来好听的话,一个欣赏的眼神已足够。你看见的足够深入,你越能发现每一件事背后都有美意。一会儿看见可以是这样的:我看见你想要改变自己的努力,你很有行动力。从来不化妆的你居然有这份勇气叫我佩服。相比之下说那些头脑里的评判分析判断建议真的没有必要。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说的观点永远只是你自己的。除非对方想听,否则不要说。
没有人愿意被指指点点,他的地盘儿就由他做主吧。
一个懂得聆听有同理心的人,也是一个有慈悲心的人。跟这样的人聊天本身就是做疗愈,我们身边总有几个这样的人,他们会安静听你说话,他们的回应也能说到你心里去的,陪伴高手若你去观察他们一定会发现慈悲的踪影。
比如当你生病时,一个朋友脱口对你说,你怎么就不好好照顾好自己呢,你都多大了?他本意是要关心你没错,他讲的可能也有道理,可是在那种时候听到这些话,你是觉得温暖还是被他批评后很难过?
大部分的人都会觉得委屈吧。毕竟谁会故意不照顾自己,而让自己生病呢。生病这回事儿又有谁能说清楚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而生病的人也他难受不难受,心里是低落还是很享受敬仰,完全没有被关切到。是想如果你听到,那你还好吗?会很不舒服吗?会不会觉得孤单?有什么事我可以为你做的?这一类的问话心里会不会觉得温暖和安慰,你想要听到的温暖之音与别人也一样想听。
慈悲,首先就是情同此心。
其实,令人与人关系断裂,渐渐疏远的,并非是剧烈的争吵打架,或是严重伤害,而是不应不经意中使用的语言。不管对方是笑着说的、开玩笑说的、心情不好时说的、还是赌气的时候撂的狠话。
要让听者的心被刺痛,从而对你封闭起来,只需要一句话就够了。
改变语言,就改变了关系,叙事如是说。
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第3点原则是负责原则。一位朋友跟我分享过一个故事。他说那次我跟老公吵架,女儿问我怎么了?爸爸的话触动了妈妈曾经不愉快的记忆,妈妈感受到心里面的难过,这不是你爸爸的问题,妈妈需要一点时间去走完这个情绪。从这句话我学到了一种方法,之后每当我有情绪,我会这样跟女儿解释,他开始接受爸爸妈妈争吵是很正常的事情,妈妈有情绪也是很正常的事,跟他无关,女儿不会害怕了。
这位妈妈真的很有觉察力,而且实践力超强。
确实没有一个人因为外界的人事物而产生情绪的情绪,真正的反击是我们内在的记忆,尤其是那些创伤痛苦的故事,他们留在心里的伤口还未平复,而我喜欢把外界的触动叫做盐或是钩子。
单是盐,不会让我们觉得痛,但撒在伤口上就会了。单是钩子,也不会让我们痛,勾住皮肉就会了。
所以,一切跟盐和钩子都没有关系,只与内在的记忆有关,每一个情绪背后都有一个发生在过去的故事。
一个成为自己的情绪负责的人,他既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又不会把责任推给对方,而是自己愿意去面对疗愈过往的创伤。
给出什么,收回什么
第4个原则是回利镖原则。
如果观察周围不能发现那些用心在说话的人,他碰到的常常都是聊得来很亲切的朋友。而那些用头脑在说话的人,喜欢分析评判说大道理的人,会感慨怎么交不到知心朋友。
心,吸引来心;头脑,吸引来头脑。
而另外一种则是你说出去的话,会不偏不倚回到你身上,就像回力镖一样。我自己身上真的发生过太多这样的故事。
像广告里面的场景,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常常对他说你别吵了,你别哭,好烦。到孩子长大了,面对父母的叮咛和关心便会用,你烦不烦啊来回嘴。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回力镖作用吗?我喜欢远传,广告里那位爸爸的反思,他说“等当下心情好一点或没那么急的时候再回复他”
叙事强调:改变语言,就改变了关系。
在夫妻之间回利标原则运用的方式也很有趣。仔细去聆听一下自己跟伴侣的争执那个剧本熟悉吗?有多少是在重复父母之间的对白,父母相互扔出去的话语也回到孩子心中了,变成了他们未来与伴侣沟通的潜意剧本。
如果我们都能学会在开口说话前,先用觉察,问自己一个好问题:“如果出于爱,这句话我要怎么说?”
你的生活会有怎样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