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非首发,文责自负。首发平台微信公众号,ID 海燕麦萌 。
元旦假期,终于有机会去岳阳,能一睹岳阳楼的真面目,内心无比开心和激动! 纵使天阴沉,北风如虎啸,也阻挡不了激情满满的我们。
我们一行大大小小20多人,跟着长沙的导游在岳阳市区下车,来到岳阳楼风景区。
景区很大,一路上有各个朝代岳阳楼简介和楼的模型。我们简单看了唐朝、宋朝、元朝、明朝的。
据说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当时用来阅军。
我们边走边参观,拍照,不一会儿便来到最大最新的岳阳楼主楼前。
此楼为1984年重修,沿袭了清朝光绪六年所建时的形制。
主楼为长方形体,台基以花岗岩围砌而成,主楼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
据说,整座建筑没用一钉一铆,仅靠木制构件的彼此勾连。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顶覆琉璃黄瓦,构型庄重大方。
听说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汉族古建筑。看着这独特精巧的盔顶结构,我们由衷佩服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工匠精神。
一楼正墙上悬挂《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看着雕屏上的文字,想起上学时背此文的情景,不由会心一笑。
我们从一楼慢慢往上走,在二楼的正墙上,我们看到镶嵌着清书法家张照书《岳阳楼记》雕屏原物。
在三楼墙上有伟人书杜甫《登岳阳楼》诗的雕屏。檐柱上挂有落款为“长庚李白书”的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导游告诉我们,李白写这对联是因为岳阳楼三楼的壁上有三个隐约可见的字迹:“一、重、二。”
游览的人们一直不解其意。而李白游览岳阳楼时,看出这是字谜,便将“一”解读为“水天一色”;“重、二”为“風月”去其外。不过,导游又告诉我们,这只是一个故事传说。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我们此时站在楼上观洞庭湖,却没有这番景象。
湖面平静得如同一匹绸缎铺开着,偶尔退水的地方还可看到干枯的芦苇。空中虽有阴风怒号,湖中却没有浊浪排,虽感觉薄暮暝暝样,却没有虎啸猿啼声。
据说范公写《岳阳楼记》时,并没有看到过岳阳楼。他只是凭着好友腾子京的《洞庭晚秋图》写成。可见范公看图写文的想象力超极棒。
正因为有范公这篇《岳阳楼记》,让岳阳楼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想起黄鹤楼因崔颢的诗闻名天下,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享誉世界。
不知是楼成就了诗人,还是诗人成就了名楼?
站在楼上,想象着古代的文人墨客会于此,吟诗作赋的情景。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激情澎湃。李白的“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的浪漫与壮志未酬的悲愤。
这些,我都体会不到,但范公心系天下,先忧后乐的精神还是感动着我。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也感染着我。
岳阳楼前面正对着的就是君山岛。君山岛是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岛上树木葱郁。
如果说,洞庭湖为岳阳楼增添了雄壮的阳刚之气,那君山岛给岳阳楼增添了几分妩媚之色。
我想,如果李白的愿望成真了,君山岛真的被铲去了,可能就不会有刘禹锡的“白银盘里一青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