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最喜欢在宝宝面前唱这首儿歌《捉泥鳅》。她跟着我摇摇脑袋,拍拍小手,一脸天真无邪的笑容。欢乐的旋律,稚气的歌词,仿佛把我带回了那无忧无虑的童年,脑海里放映着,小时候的我们一起捉泥鳅的画面。
在农村出生的孩子,总离不开与泥土打交道。每当空闲时,喜欢约上三五个小伙伴,到田间的水沟里去捉泥鳅。俯下身子,看着那一条条大大小小的泥鳅,心里很是窃喜,就把手悄悄地靠近。可是泥鳅不像螃蟹一样,容易捉到,它的皮肤会分泌一种粘液,滑滑的,一不留神,就从手中溜走了。
于是,我们只好借助工具,提着家里的簸箕,带着一只水桶,浩浩荡荡地向田里出发了。挽起裤脚,踩在水沟里,确定好位置后,把簸箕堵在那里,用脚在前面推动着水流往那赶,泥鳅就会顺势而游向簸箕里。一捞起,会看到可爱的泥鳅正在滑来滑去,当然,很多时候还会有蝌蚪和其他微小的浮游动物。
静静地看着桶里被捉回来的泥鳅,它们在这样局限的桶子里,也能欢快地游来游去,但只要人一凑近,就好像被吓一大跳似的,会翻好几个身,或游得更快,想躲避起来。而我们捉泥鳅,并不是为了做菜吃,只是一个充满快乐的活动,在水桶里养了些时日之后,大多数时候我们又拿去放了,放到河流里,或放回田里,那儿才是它们真正的家。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乡田间的水沟里,再也见不到了泥鳅的身影,几丝怅惘,几分无奈在心中蔓延。因为,它们赖以生存的水域环境,被喷洒了大量的化肥农药,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一片浑浊。曾经坑坑洼洼的田埂上,长满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那是从泥土里散发出的芬芳的味道。曾经的那些水沟下,泥鳅在水草中快乐地嬉戏,那是一幅多么和谐的自然之画。
而离我们远去的,又何止是泥鳅呢?那纯真,那怡然,那无忧的童年岁月,早已无可挽回地流逝了;那可爱,那天真,那活泼的童年伙伴,早已各自分散在天涯。但那些美好的生活,那些快乐的时光,此刻正在我的记忆长河里,泛起着朵朵洁白的浪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