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沟通机制】
当你的孩子不愿意与你沟通时,你应该首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然后再试图与孩子重新建立沟通良好的沟通机制。
【幸福】
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一生幸福快乐,而人一生是否幸福满足很大程度取决于童年时的家庭环境是否幸福和睦。
心理学认为人一生中的所有伤痕大都是他原生家庭的印射。
【责任人】
你不必对孩子的人生负责,他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第一责任人”。
【家庭教育】
孩子是一棵不断成长的树,在一生中他会接触到很多来自外界的雨露、阳光,帮助其成长,但最终还是会永远扎根于家庭。在孩子的成长方向和结果上,家庭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独立与掌控】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亲子关系中所谓的“叛逆”、“不听话”问题——更多的是子女伴随成长带来的自我独立需求,与父母对于子女生活掌控的权力争夺。
【犯错】
总担心孩子犯错,总想为他们安排周全,这样的父母自己很辛苦,孩子也会不开心。
经历过风雨的人,在以后的道路上一定会走得更加踏实和稳健。
【父母的榜样】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
当我们成为好父母之后,儿女自然会优秀起来。
【父母的学习和改变】
孩子的任何挑战、叛逆,都是一种和父母关系不良的症状的外化,是父母不当教育埋下的“雷”。
而这一切,都在提示父母: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关系大于沟通】
如果说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敌对,那你的任何教育都是没有价值的。
【需求】
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只是一种行为表现,任何的行为表现背后都有一个深层次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情绪表达】
建议家长教给孩子一些情绪表达的词语,比如愤怒、悲伤、自卑、恐惧、害怕、紧张、焦虑等。
什么时候会出现这些情绪给出一定的场景,平时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或者看绘本的时候,看到主人公的表情或者遭遇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下,现在主人公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表达比较好。
【发脾气】
很多的时候家长看到的只是孩子发脾气的表象,没有想想孩子为何发脾气,孩子发脾气之前和孩子发脾气之后我们家长分别都做了什么,是什么引发了孩子的情绪,是怎样的行为让孩子容易发脾气。
【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什么样的家庭,成就什么样的孩子!
【青春期】
青春期是危险叛逆期,更是最佳塑造期。在这一阶段,家长一定要下足功夫,把问题妥善解决,让孩子顺利发展。
【性格培养】
性格的培养是有规律的,不靠督促、说教和打骂,而是靠不露痕迹的“潜教育”,包括环境育人、行为育人、爱的教育和积极暗示等。
【真实的成长】
给孩子真实的成长,让孩子懂得困难与艰辛,教孩子珍惜馈赠与财富,引导孩子依靠勤奋和努力,才是对孩子最深邃的馈赠。
【家庭教育】
你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没有任何教育比家庭教育的影响更深远。
【父母的榜样】
当孩子看到了榜样的力量,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学到了父母生活、做事、做人的方式,明白了自己可以去努力的方向,自然会深受启发,学着父母的样子去生活、去习惯、去进取。
【独立的个体】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喜好,并不单纯是父母手中的提线木偶。
我们太过专制或者太过宠溺,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就像是一颗未知炸弹,随时随地都有爆发的危机。
【努力】
告诉孩子:那些成功、赢得漂亮的人,私底下都付出了高于常人百倍努力与艰辛,只有用汗水与血泪才能浇出成功之果。
【后背】
向孩子传递一个讯息,父母永远是他最靠谱的后背。
【适度的爱】
小鸟总要离开巢穴才会越飞越高,父母过度的封闭庇护,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一种伤害。
【知进退】
孩子需要援助时,我们应尽力给予;孩子不需要时,我们也要懂得适时退回。
【真正看见】
我们眼中的“不乖”,并不一定是孩子的错。
只是我们从来不曾真正看见孩子,还拼命想抹掉他们本应扮演的角色。
【体验】
只要不危及安全和健康的,就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让孩子去体验和感受。走弯路也是一种体验,所以家长要学会放手。
【自我认可】
一个人只有在童年过程中,得到足够的认可和关注,才能够建立自我认可的大脑认知,而长大之后才会真正的自信。
【无效的沟通】
说教是无效的沟通,培养孩子最好的方法便是陪伴,我们一起做。
【耳濡目染】
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为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可以把亲子教育落实到无言的行为动作当中。
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通过模仿的方式来逐渐学会应该如何处事。这种方法比单纯的说教要更加的有效,而且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让孩子变得更加的优秀。
【发呆】
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的发呆,或者孩子琢磨一件事情。
虽然让很多家长都有点不耐烦,但这正是孩子自己的节奏——慢节奏。而慢节奏是有好处的,孩子能够很深入地去感知和体验。
【边界感】
"边界感"有利于亲子相处,即使有"边界",也还是一家人,而且是感情更好的一家人。
所以,让我们做懂得有"边界感"的父母吧,这样对自己好对孩子好对家人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