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你还知道回来啊!”
听到这句话什么感觉。
你一定知道这是一句反话吧!真正的意思是:“你回来的太晚了”
但这句话一定比“你就不能早点回来。”更加锋利。
我看到个故事:
爱说反话,真的非常伤人,尤其在一个家庭里面。
也许你的反话想要训斥和警告,甚至里面包含了关心,但对于听的人来说,非常难受。
01
中国式反话会吃人
在实际的生活里,我发现好多父母倒是喜欢用反话来表达。
可这种反话真的会吃人。
这种反话,分为两种。
一种是要训斥警戒,正话反说。
比如:
今天儿子没考好。
妈妈说:“你真是个人才,这点分你都能考,我真是佩服死你了。”
一档节目《爸爸去哪儿》里面也有这样的情节。
爸爸杨烁和儿子杨雨辰。
节目组要求每个家庭盲选房子,雨辰选了5号房,但这间房子最后发现是位置最偏的一个。
在去找房子的路上,杨烁就不断用冷嘲热讽的语气说:“5不是你的幸运数字吗?呵呵,太棒了。”
我们了解一句话的内涵,不仅仅是从话语本身,还有语气和脸色,孩子也是。
儿子雨辰肯定懂爸爸说的是反话,是在嘲讽他,所以也是一脸沉闷。
我前面说的那个故事也是这样,妈妈不愿意儿子太晚回来,不愿意他们总是喝酒,想要训斥,但是却用反话的形式表达。
这也是好多家庭的沟通方式。
有多常见呢?举几个很平常的例子。
“你要是不吃以后以后都别吃了。”这其实是想说“你现在给我乖乖吃饭。”
“你真行啊,你真是个人才。”其实就像表达“你这做的不行。”
“你干脆别上学了,捡破烂去吧,最舒服了。”其实是“你给我好好上学。”
明明说的话是好的,但口气是冷的,脸色是阴的。
在听的人耳里,这种反话的力度扩大了,不仅仅是训斥,还有讽刺甚至威胁。
我们有时会把这种“技巧”用在和别人吵架上。
但却常常用在我们最亲近的人身上,变成伤人的刀。
还有一种反话,更是奇怪,也很常见,那就是明明想肯定,明明很高兴,明明是关心,但一出口就是批评和警告。
比如什么呢?
你今天分数考得不错,有进步了,很高兴。
妈妈却说:“哎呀,骄傲什么,别人比你高的多的是,你看你这有些地方就不该丢分。”
你鼓起勇气在大家面前唱了首歌,妈妈却当着大家的面说:“唱的不行,你唱的像鸭子。”
《女儿们的恋爱》中,Selina 的爸爸就是这样的性格。
节目组提问任容萱(Selina 妹妹):“有没有因为感情的事情,在心里责怪过爸爸?”
她立即回答:有啊,我的初恋。
当时爸爸断言:“你不会喜欢他很久的。”
“你会跟他吵架,他不稳定,他不可以。”
她激动辩驳:“真正相处的是我,你又没有跟他相处,怎么可以否认人家?”
时隔多年,爸爸首次袒露心声:“其实我很喜欢,妈妈也很喜欢(你初恋男友)。”
任容萱一秒爆哭:“真的假的?”
因为害怕女儿太单纯,被骗,被伤害。所以提前警戒,提前否定,用说反话的方式去“保护”。
姐姐Selina也有过这样的体会。
她刚出道第一次发唱片,爸爸明明很开心,却偏反着说:““这是你人生中发的第一张唱片,也是最后一张。”
Selina 超级不爽,觉得“我的努力,我的成绩,在爸爸眼中,变得一文不值。”
但其实这些批评都是反话。
后来他说:“就像我们去爬山,别人都慢慢爬。经历刮风下雨跌倒会有成就感,但你们坐直升机飚上去了。”
怕你们不踏实,所以才会先批评。
这也是很多中国式父母的写照。
无论你做得多么好,我都要先批评你。
就连真心夸奖,也阴阳怪气。
害怕你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骄傲自满,所以先总说“你还做得不够好”,即使他们的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大部分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人生中受的很多伤,大多是源于他们的不认可。
02
好好说话
让爱和批评都不偏差
教育,最好不要用说反话的方式。
如果他做的不好,做错了,你可以直接批评,正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向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
比如:他回来晚了,你可以直接说,“怎么回来这么晚,干什么去了,下次要给我打电话,不能回来这么晚。”
而不是:“还知道回来啊,你怎么不睡在外面啊,干脆别回来了。”
日积月累的嘲讽可以摧毁一个人。
如果他做的让你觉得不错,直接表达肯定,然后可以提出更好的指导建议,而不是“欲扬先抑”,甚至打击批评。
这样反而不会让你达到“激励”的目的。
心理强大一点的,会觉得很不爽,甚至故意做出相反的事情来赌气。
心理不太强大的,从此可能造成自卑,胆怯等问题。
最容易让家庭出现矛盾的不仅仅是不沟通,还最可能是不好好沟通,要说不说,正话反说。
正面表达,让好心的批评不扩大,变成锋利的刀,让关心和爱没有偏差,没有揣测、摸索和怀疑。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觉得不错,点个“在看”吧,愿每个家庭里,都能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