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壬先生关于“过继”与“上坟”的描述
(2010-07-29 09:02:12)[编辑][删除]
标签:
张祖壬
芝山
祭祀
张氏大墓
张省三
老祖堂
分类: 口述家史
前天,收到张祖壬老先生7月21日写来的长信,其中有关于“过继”与“上坟”的描述。
“过继”做法古已有之,目的是让不生育或者只有女孩、没有男孩的子孙能够延续后代。就我们张氏家族来说,张光瑾太公编写的《鄮西张氏宗谱》就记载了好几例。例如:5世太公张嘉宗第二子张光琦,过继给张嘉惠为子;张嘉正第二子张光瑜,出继给张嘉相为子;6世太公张光瑄长子张积泰,出继给张光珏为子。当然,也有不过继的,如2世太公张文定、文焕都是无出亦无继。
张祖壬老先生描述的是一次家族著名的过继,即兴三房太公,官做到布政司的,他“只有女儿,没有儿子。偌大的财产,无人承继。于是族中争得很厉害,个个要把儿子过继给兴三房。最后,族中公议决定:各房各过继一个。兴大房过继给兴三房的是祖更(音)伯伯,兴二房过继的是岳生(音)伯伯,他们都住在大厅最后,房子较差,但分到不少银子。兴四房过继去的即安官(有均)伯伯,原属月房,他分到新盖的兴三房新屋,在大厅的左面,很大,银子就没有了。兴五房葭甫因是独子,只分一些银子,就不过继过去了。”
这里好像有点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这次过继是一个特例,因为通常情况下,只过继一个孩子,保证子孙繁衍就可以了。由于兴三房太厉害了,家大业大,客观上造成了族中人的争利,是一种妥协的产物。其次,兴三房应该是善字辈的,承继儿子应该是家字辈的。而这个“安官(有均)伯伯”显然是有字辈的,表面看上去是把孙子过继过去当儿子了,这就不对了呀,而且兴大房和二房过继去的人,张祖壬(政馀)也称呼他们为“伯伯”。张祖壬老先生是不是哪里搞错了?
关于“上坟”,张祖壬老先生描述的是:“张家骧的大墓,在龙观乡共三穴,与江氏和董氏合葬是毋庸置疑的。更何况他的嫡亲孙女惠娟(冬官之女、建新之妹)曾去上过坟,在鄞江桥一带,有不少张家祖上的墓地,兴四房太公似乎葬在‘芝山’,这个祭祀名为‘芝山祀’。”我们的四世太公张承桂、字鼎三,“他的大墓在望京桥旁的太行汇头,三面临河,我还记得小时候见到河边有铁护栏,护栏边有两棵高大的古柏,郁郁葱葱,雄伟挺拔,树下就是大墓,墓前还有一个池子,叫张家池。凤水先生说:小河如钩,水池如月,大柏树是钓杆,这叫金钩钓月,好风水,今后他家子孙会飞黄腾达。这些传说,张氏子孙人人皆知。”“最有名的是‘贵祀’(指张光瑾太公的墓地),因祀产丰厚,凡当值祭祀的,可在一年前,到百丈街,方井头,濠河头一带‘贵祀’遗留下来的房产去收取房租。”
这使我想起我父亲1949年1月2日的日记,上面说:“下午去虹口三公公(张省三、有垚、禹锡)家里,和他商量乡下槎亭祀的当办问题,妈来信说吃不消,三公公的意思认为我们本房有人在宁,事实上责无旁贷。”也不知道那一年的祭祀,我的张省三太公办得怎么样?(从时间上推算,上海的张达馀先生当时参加了这一次的祭祀活动。此为后补语)
张祖壬老先生说:“成三房的妙观叔(即张达馀先生的父亲),住在大厅外张信茂酒栈旁边,屋后即是‘老祖堂’,是张氏第一个祠堂。张家骧和张善倬当了大官后,才勅赐‘双斗’旗杆,在西成桥建了新的张氏宗祠。”“由于每个子孙去扫墓都享有‘祀饼’,所以连抱在手里的孩子也去,每年去扫墓的人有三四十桌,中饭吃的是‘乱刀鹅、葱烤鲫鱼’等,是家里烧好带去的,只有一碗‘三鲜’是热的,‘三鲜’里的大肉园,用一个‘竹圈’量一下,如小于‘竹圈’,当值祭祀的就会受罚。”
我父亲张日新原来极少提家族的事情,但是这个到祠堂祭祀可以吃饱饭,他倒是说过两三次,二叔说到这事开心的很,那是他们兄弟三人(当时都是不到十岁的小孩子)最快乐的时刻,我的那些姑姑们就没有份了。由张祖壬老先生的描述可知,当时去祭祀的大约在三四百人,加上没有资格去祭祀的女性族人,宁波崇本堂张家在当时差不多应该有七八百人的规模。
以下为张祖壬老先生1946年结婚时的照片。
分享
0
顶
阅读(117)┊ 评论 (20)┊ 收藏(0) ┊还没有被转载 ┊ 顶▼ ┊打印
已投稿到:排行榜 圈子
前一篇:宁波张氏 世系表
后一篇:由《翁同龢日记》看病中的张家骧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圣诞礼物大放送,人人都有!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发评论]
·
newsmorning2010-07-29 11:38:29[回复][删除][举报]
爷爷在世时的确不太爱提家族旧事,问起来他常说“忘记了”。。。侄女
·
新浪网友2010-07-29 21:07:55[回复][删除][举报]
我母亲比张祖壬先生小七岁,她记忆中的祖壬阿叔(十六,七岁),个子细细高高,用当今的话来讲,是个帅哥。他的弟弟,个子不高,敦实。如观公公戴眼镜,胖胖矮矮,如观婆婆个子高高,很精明能干的样子。今天看到张祖壬老先生六十四年前的结婚照,果然是个帅哥!关于过继:我曾经问过我母亲同样的问题,她二公公有均过继给兴三房,是孙辈,不是子辈?她说,子辈大概是早卒,她没有听说过任何男人(或女人)。我母亲去过兴三房大院,里面也很大。有一次兴三房那里办什么大事,里面摆了二,三十桌呢。我建议在延续的家谱中,注明出继xx和入继xx,请参照传统家谱或别家家谱。比如,有均列在月房下面(月房次子),注出继兴三房xx;在兴三房下面,注入继。出入继在过去是很经常的。因为疾病和战争,过去人的平均寿命也就三四十岁。我在网上看到的翁同和家的过继情形:“史实中的翁同龢虽是状元及第,帝王师表,但一生未育子女,后来所谓的儿子翁曾翰是翁同龢的兄弟翁同爵过继给他的。但翁曾翰与其子翁安孙,双双不幸早逝。这样翁同龢便再次断了香火。后来,翁家又将翁安孙的堂兄弟翁斌孙的次子翁之廉过继给了翁安孙,作为早亡人的后代。不幸的是,翁之廉依然无后,翁家又以他堂兄弟翁之喜的儿子翁兴庆过继给了他。就这样,翁家先后过继了三次,才使得翁同龢的“血脉”沿承了下来。”一象
·
jijq93932010-07-30 08:47:06[删除][举报]
翁同龢大状元真是不容易呀,怪不得《翁同龢日记》中只提“源侄”如何如何,当时我的感觉他就是没有儿子。看来真是这样呀。哎,大家都不容易。慎思
·
jijq93932010-07-30 08:53:33[删除][举报]
如果是兴大房的张家马介(单字)过继给兴三房了,他确实是早卒。兴二房、兴四房过继兴三房的儿子(家字辈的)也是早卒吗?是不是呢?俺不知道。也太巧了吧?就像翁同龢家似的?慎思
·
新浪网友2010-07-30 10:25:11[回复][删除][举报]
我的理解是,兴三房生的(或过继的)儿子早卒,然后各房过继一个孙辈的,兴四房下面月房继过去的是月房的次子有均。别的房应该也是有均一辈的, 我母亲称公公,祖壬先生称伯伯,过继给兴三房早卒的儿子(和翁同和家类似)。几家分享继承兴三房的家产和财富。我母亲与祖壬先生只差几岁,她的哥哥(庆xi)与祖壬先生几乎同岁,但是辈份上差了一辈。他们要叫他祖壬阿叔。这说明什么呢?我的推论是,兴四房太公的大儿子日房与小儿子星房年龄差距很大,也就是说,兴四房太公很长时间只有一个儿子,所以过继来月房太公,因为他的家业很大,需要有人来继承,一个儿子太危险,万一病了死了呢。或者是他很喜欢家骧太公,过继来双祧。当然这只是推测。再后来,星房被过继给成五房,是双祧,那时兴四房的后代已经够多了。几年前(大约在2005),还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宁波西郊”,授权转发在“星期八俱乐部”网站。作者是在宁波卖鱼桥长大的,后来出来成了科学家。他回忆了宁波西门一带的老建筑和老风俗,谈到了郎官巷张家大厅,说他的二伯母是张家骧的孙女。当时我转告我母亲,她说可能是她三公公(月房的三儿子)的大女儿,嫁到卖鱼桥陈家(宁波有名的大户人家)。三公公有三个女儿,个个都是高中毕业。文章中也说到。这篇文章写于2002年,作者的二伯母已92(94?)岁,当时还活着。如果用关键词,应该能搜到原文。要是能找到“二伯母”的后代,应该能了解更多张家的事情。我很奇怪的是,为什么月房下面的几支后代在相互没有联系的情况下,都说他们的月房太公是张家骧,而别家(比如祖壬老先生)不知道呢?一象
·
新浪网友2010-07-30 10:54:29[回复][删除][举报]
忘了问子渊,你家一支有没有嫁到卖鱼桥的,可能是文中所说的“二伯母”,张家骧的孙女?是张惠娟老人?yixiang
·
新浪网友2010-07-30 13:00:30[回复][删除][举报]
我们这一支没有嫁到卖鱼桥的,张家骧的孙女张惠娟老人现在还健在,我们正常联系,她是张家骧第四子張有垣的女儿。说起卖鱼巷房子是我们张家(张家骧的房子)他建造于1884年,房子不大,一进二厢房,楼上楼下二层,这房子是张家骧夫人及子女居住的,当时建造这房子一是子女长大需要房子居住,二是太后赏給御書匾額一方要挂在大厅以示皇恩,三是张家骧自己没有多少银两建造这房子,所以就东拼西凑借了一点钱,再是张家骧的几位关系很好的朋友出资一些钱,这样就盖起了一栋房子,住了张家骧一家八口人。到了1945年,由于当时环境的影响和家境等原因,张家骧的儿孙们把这房子给卖了300大洋,就各奔东西了。有几房就在上海居住。这房子上世纪90代初因城市扩建就拆除了。拆除前我特意去拍了一组照片作留念。
·
jijq93932010-07-30 15:51:08[删除][举报]
一象:恕我直言,好像你说的这些理由很勉强,应该不是什么理由,有点生拉硬扯的意味,祖壬先生是少有的有理性的人,他来信中勇于承认自己记忆的错误,这样的人,多乎哉,不多也。当时(2009年)没有找到我们宗谱的情况下,他在宁波邦发表文章,其实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但他没有说自己的太公是张家骧,因为他知道张家骧是兴大房而不是兴四房的人,祖壬先生是个了不起的张家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官本位的国度,张家出了这么大一个官员,都乐得往自己家头上套,这种心态很正常。得罪你的地方,还请见谅。俺不是故意滴。慎思
·
新浪网友2010-07-30 21:23:27[回复][删除][举报]
谢子渊提供新的信息,我希望张家其他后裔也能利用这个网站交流信息。说一说我为什么参与张家家谱网站的信息交流,连我母亲都说,你这么忙,再说你都不姓张了。哈哈,和几年前我哥哥跟我说的一样!他还是档案界的专业人士呢。翁同和家喻户晓之后,我曾经问他可不可以去故宫档案馆查查张家骧的信息,他说那里面的资料几十年都清理不完。皇宫里的官儿多了,翁同和家里两代几个人都是尚书和高官儿,而且在宫里的时间很长。言外之意,还轮不上张家骧。再说我们都不姓张了。出于好奇心,也因为我母亲爱读史书传记,我为她买了翁同和日记,果然里面记载了张家骧.
我母亲是在宁波张家大厅长大的,她二十五六岁结婚才来到北京(我父亲也是宁波人,但从小在北京长大)。在我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家一直是以宁波人的方式生活的。她一直给我讲南方有多好,很希望回到南方去(过去有户口,不能随便流动)。所以我考大学第一志愿是上海而不是北京。但我“辜负”了她的期望,毕业后到了更远的国外。她曾经在我这儿住过几年,我才有机会能听她讲她小时的故事和张家大厅里的形形色色。几年前,有了google中文搜索,我会经常搜索老宁波,郎官巷,张家骧,等等。每次回京,总要给她买一些书,包括老宁波的回忆。我是搞科学的,有极强的好奇心,喜欢问问题,喜欢分析。同时我也喜欢建筑园林和传统文化。我参与这个博客的目的,也是想知道更多张家大厅和宁波的。我父亲去世后安葬在宁波,我母亲将来也会。通过张家家谱的建立,我也希望了解建立家谱的方法过程,特别是在很多历史信息都被破坏遗失的情况下。和我母亲这边的传统大家庭截然相反,我父亲的先辈们是新潮的商帮买办(看到一些关于宁波商帮的综述),接受西方文化教育,分散在南北各地,大多子女很少,几代单传的情况很多。要了解困难更大,甚至不可能了。我小时与我父亲经常去锡镴胡同王府井,他从来没有指给我看他小时长大的院子。这就是历史。一象
·
新浪网友2010-07-31 15:00:45[回复][删除][举报]
补充:如果我的猜测不合理,我收回就是了。猜测是假设,不是结论,只是希望能有合理些的解释。但是如果认为月房下面三个分支不约而同的想把张家骧往自己家(月房太公)的头上套,是对他们的极不尊重。我母亲曾经质疑,难道她父亲会记错他爷爷的名字吗?再说,有均过继给兴三房(应该是双祧,因为他也分到兴四房的财产),他的后代们就住在兴三房的大院而不在兴四房的大院,他家的后代完全可以称他们的太公是张善倬,司政使也是从二品大官呢,为什么一定要称张家骧是月房太公?我从来没有说张家骧不是兴大房的次子,我只是想考证他有没有可能是双祧。当然最重要的是找到记录或是月房太公的名字。这是一个复杂的大家庭,我们不能草率地下结论。如果认为这就是不勇于承认错误,那我们就无法在这里讨论了。一象
·
新浪网友2010-07-31 15:23:11[回复][删除][举报]
祖壬先生的太公是星房,再上面是兴四房。我们讨论的是月房。月房不是祖壬的太公。星房过继给成五房(也是双祧),但星房后代仍称他们的太公是兴四房而不是成五房。和有均家相似。一象
·
jijq93932010-08-01 07:13:22[删除][举报]
慢慢找证据吧,和科研一样。其实我也没有什么彻底否定的证据,不能证实,亦不能证伪。这方面应该向祖壬先生学习,宽大。抱歉了,俺生在北方,有些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慎思
·
jijq93932010-08-01 07:24:21[删除][举报]
关于张善倬和张家骧,虽然都是从二品,以我们祖壬先生的博闻强记,都说不清张善倬的名字(我推测,祖壬先生是把张积梓的一个字错记在张善倬身上了,说成是张善梓了),说明张善倬和张家骧不是同一概念、同一地位的张家人,《清史稿》和《清史列传》中也没有看到张善倬的传记,不说明张善倬没有很高的地位,只说明张家骧显然还要高出许多。慎思
·
新浪网友2010-08-01 21:46:41[回复][删除][举报]
建家谱用的是族名,而过去在家里是很少用族名的。所以,一般只有非常接近的直系亲属,才知道或记得。他们在家里,只称大厅太公,兴四房太公,月房太公,再近一些,祥麟(长林),百龄(柏林),等等。祖壬也不是族名,大厅里的人大多只知道这个称呼,知道他叫张政馀(族名)的人就很少了。这样大的家族,丢失了族谱,再重新建立,困难重重。慢慢来吧。一象
·
新浪网友2010-08-02 11:28:59[回复][删除][举报]
各位都是有心人,大家一起加油努力吧!侄女
·
新浪网友2010-10-30 15:20:31[回复][删除][举报]
祖壬先生是馀字辈的,他对安官(有均)当然是以叔叔、伯伯相称。有上面是家字辈,也就是张家骧他们这一辈了。
·
新浪网友2010-10-31 05:51:37[回复][删除][举报]
嫁到卖鱼桥陈家的是月房三儿子(我母亲称三公公)的大女儿银娥,后来在与祖壬老先生的电话中得到肯定。祖壬老先生也知道(认识)。我曾试图加入“星期八俱乐部”,但不成功,可能因为是国外电子信箱的缘故。一象
·
jijq93932010-10-31 06:04:19[删除][举报]
星期八俱乐部?
慎思
·
新浪网友2010-10-31 06:52:03[回复][删除][举报]
记得是星期八俱乐部的论坛刚建立时由“游皮”授权转发的。一开始,“游皮”很活跃,后来就不见了。我很想找到他(她),询问这位科学家和他的二伯母。还有一位叫“雨皮”的,他好像还在那篇文章后留了言,他一直到现在都很活跃。这个网上俱乐部,好像是由一帮宁波青年组成的,很多人笔名带有“皮”字。你起得很早哇?一象
·
新浪网友2010-10-31 08:07:01[回复][删除][举报]
这篇“宁波西郊”文章发表在俱乐部论坛“收获”的第21页上。文章标明不能转发。我刚才发了网址,被删了。我还看到“游皮”转发的其他家族系列回忆,确认他姓陈(名顺怀,字逸少),54年高中毕业,应该是搞核物理研究的,现在应有七十多岁了吧。一象
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