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传习录》第391天
内容:《传习录》中卷 《教约》 第175-179条
时间:8月27日至9月2日
志愿:|当|下|即|未|来|
立志成为一名自省、感恩、利他、致良知的印证者、践行者。陪伴好身边人,践行做好身边事。
今日功课
2022年8月30日星期二读原文:
1,明隆庆六年初刻版《教约》【一】第175-179条
2,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教约》【一】第196-200条
致良知线上正心班学习第60天阅读笔记:
原文:“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践行心得:
需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有”与“无”与事实可相符,是不是真的做到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确实忠信笃敬。
阳明先生要求要“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学到这我需要反思自己两种现象。
第一个是无知自信,
就是感觉自己是"无则加勉"时,是不是“达克效应”。达克效应就是越是无知的人越不知道自己无知。就我个人来说总觉得自己孝敬父母哪哪做的都不错时,其实就是该反思一下。例如:爱亲敬畏之心,得无懈忽、未能填切否?”真的做到一言一行都敬畏了,都无懈忽了吗?觉得自己很孝顺是不是有无知自信的成份。
第二个,感知差异
感知差异来自于选择性感知,就是因为过去可能包含了达克效应在里边,也可能所受过的教育、我的立场,经常选择性的接受,造成自己看待一件事与事实根本就完全不同。
例如,第一次坐顺风车时,约的是早晨7点半来接我(没考虑到师傅7点半来接我,但顺风车还要接其他人不会7点半就出发)。司机师傅考虑7点半接我后,还需要接其他人这样会延迟半小时左右才能正常出发,为了能让我准时7点半之前正常出发,他早晨6点打电话给我说6点半来接我。睡意朦胧的我接到电话确带着一丝抱怨说:“不是约好的7点半吗?6点半就走一点提前准备都没有”。我心底的那一丝抱怨就是感知差异,师傅为我着想为我好的行为,而我只想着约的是7点半感觉是师傅不守时。
在生活中与同事、朋友、亲人也一定会有很多感知差异现象,因此“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饰否?”自己应该细细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
学习就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践行中要时刻反思自己“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饰否”认认真真学习践行,深刻反思,为做一名致良知者终身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