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振华伊川焦点团队坚持分享第12天(约练第3次)书摘——20211211书摘《建构解决之道》描绘未来的愿景,以捕捉认同的目标与有效方法

      SFBT认为,每一个人都会为自己的目标前进,每个人的行为都有自己的意图所在,所以能够了解当事人所欲的目标,才能帮助当事人向前迈进。以坐火车来做比喻,若你不知你的目的地何在,你可能会搭错车;若你搭错火车,火车轨道是不对的,那么所有经过的车站也就是错的。想要拥有或改变什么,需要与目标,而非与问题进行连结。这样的奇迹问句常用来探索当事人在乎的目标。

      为达前述目的,咨询师需要随着奇迹问句,问很多奇迹发生后的细节,如:当事人会注意到什么不同?周围的人会看到或表现什么不同?这些不同又会带出什么影响与改变?这样能使当事人设身进入这个奇迹的愿望与图景,而容易联想到曾经发生的例外或者最容易开始成功的一小部分。亦即,咨询师可以用“假设问句”引导当事人想象改变后的自己可能会如何处理问题,有时就会让当事人回想起一些早已在采用的方法;或者,咨询师也可试着鼓励当事人去做其在愿景中成功理想的自己所采用的方法,因为这些方法是在当事人描述的愿景中发生的,也就代表着是当事人所认同的;也由于是当事人所认同的方向与方法,咨询师就不需要再费唇舌地说服当事人其有采用或学习的价值。

      因此,SFBT非常尊重当事人自身设定的目标,以及当事人认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流程,并从这项引导、澄清当事人之目标与步骤的过程中,协助当事人认识自己及发展自己。特别是,无论“奇迹问句”、“假设问句”或“观察作业”,都暗示着当事人的问题会有解决的时候,所以若当事人能加以回答时,便很容易停止悲伤或痛苦的循环,而带出对未来的希望感——这是心理咨询、心理治疗非常看重的疗效。

      不过,咨询师也需要有心理准备,若当事人的能量很低、对自己很没有信心、对未来不抱任何希望时,是很不容易回答自己想要做什么的问题,因为拥有梦想,是需要能量支撑的。所以在面对一些暂时没有目标的当事人时,优先开发其应对之“例外问句”与“应对问句”,则较能滋润当事人产生“敢于梦想”的能量,进而也才能帮助当事人酝酿自我期许的目标。

      早上7点约练收获:

      你先说问题吧,(要有暖场,咨询设置)

      我听明白了(慎用“听明白了”我听到你说……是这样的吗?)

      2000年,2020年,有没有和老师沟通这个情况?让你困扰的是学费问题?(向来访者澄清、确认)

      有没有下次不用交等明确性的语言,一共要交多少钱?(避免为来访者解决具体问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