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有形的身体后面
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身体,像是我们的历史记事本,
藏着所有的记忆,创伤和故事。
不管对过去有多么的不舍,它们都不会再回来;
不管你对未来有多么的期待,它们都未曾发生;
你唯一拥有的只有:
现在这具身体,此刻的念头,当下的故事,
以及活在未来的可能性。
你唯一能够改变的只有:
看待过去故事的眼光。
前几天给一个成长多年的朋友做颂钵音疗。
多年前,我们一起成长,在许多成长课上我俩都是同学,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聚在一起,分享近期参加的课程收获或是聊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慢慢的,我们发现大家都变化好大啊。
这次做颂钵之前,我和她还调侃了一下:来来来,让我在你七个脉轮上敲敲,看看你修的怎么样!哈哈!
我那个小我,特别想通过颂钵音疗的声音和振动感觉她一下修到哪个境界了:我们成长这么多年,身体层面也是一个心理层面的镜子嘛。
颂钵发出的波是阿尔法波
整个颂钵音疗的过程,还是非常愉快的,尤其是在她的头部和面部敲钵的时候,觉得特别喜悦,这是给许多人做颂钵以来,第一次有的感受。
在她身体各个位置敲钵的时候,就没什么太特别的感觉,毕竟,人到中年,身体都会出现些小状况吧。
在脉轮敲节奏的时候,特别有意思,节奏本身是:强弱弱弱,但是在她的那里,自动成为了:强弱极弱极弱。
感觉她整个人有很多想法,创意,也有勇气去实施,欠缺的是一点点耐力。处在想法-实施-放弃-新的想法-新的实施行为-再一次放弃......的轮回中。
停
- 此生,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
-01-
颂钵对身体的疗愈
颂钵结束后,我俩聊过程中的感受。
事实上,随着自己做颂钵音疗次数的增多,我不再特别刻意的去和个案核对过程中是否和我有同样的感受了,因为,那个核对,只是对我的小我比较重要而已。
我知道,更重要的是,在70多分钟的时间里,她处在一个安全的场域中,愿意卸下面具,放松自己;同样,在70多分钟的时间里,我用了我的全心全意,收回所有的注意力全神贯注地为她做颂钵音疗。颂钵在她的身体上游走,声音流淌到她身体的四面八方。
Hans老师讲过,手工制作的颂钵发出的声音是完整的声音,包括余音,振动,以及同时发出的不同的音调。在颂钵音疗的时候,个案的身体也是同时有振动,频率,不同的音调和节律的。这就是为什么身体能够吸收100%颂钵的声音,并能自行感受颂钵的声音。对身体的疗愈就是通过颂钵的声音频率对个案的频率的重置(格式化)。
颂钵的声音频率格式化个案的频率
-02-
到了该问自己一个好问题的时刻
我俩聊天的时候,我虽然注意到不去强调自己在过程中对她身体的感受,可是聊着聊着,还是提到做事情的坚持不懈上来!聊到注意力的长度、广度和深度上来了。
她说她确实存在做事情3分钟热度的问题。许多事情做着做着就放弃了。
而目前焦灼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要不要辞去公职,专心致志做自己喜欢的事。
听她讲,目前的工作没有压力,人际关系简单,收入也满意,唯一的美中不足是自己在工作中感觉不到喜悦 ,觉得目前的工作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我听明白了,她的生命到了不以赚钱为目的去工作的时候了,但是迟迟不能下定决心是否去跟随自己内心的需要作一个重要的选择,这是冰山水面之上的部分,在水面下的部分又会是什么呢?
我猜这后面或许有一个信念:如果我真的选择去跟随着自己的内心的喜好或兴趣做事,不一定能赚到足够的钱支持我的生活,不能保持目前的生活水准。
或是:我在工作这方面喜悦了,生活质量上或许就打折扣了。
又或是:如果我没有公职这个听上去很受人尊重的标签,我不知道我到底是谁.....
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03-
工作 | 意义
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有一份收入,讨一个看似不错的生活,有能力买到价格不菲的包、豪车或是学区房,同时还是一个人生命意义的体现。
当工作仅剩下一份收入的时候,真的是该问自己一个好问题的时候:此生,我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或是,我为什么活着?我渴望的是什么?我降临到这个世界之前,真的带着此生的使命和功课吗?如果是真的,那个使命和功课是什么?
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为什么而活?
-04-
遗憾 | 意义
日本一位年轻的临终关怀护士大津秀一在亲眼目睹、亲耳听到1000例患者的临终遗憾后,写下了《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一书。其中,“没有注意身体健康”、“没能谈一场永存记忆的恋爱”、“没有留下自己生存过的证据”等,都成为了人们的“人生至悔”。 而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工作在25个遗憾中排名第11位。
如果以工作、金钱、权势,学历......为成功幸福的标准,很多人到老才后悔,那么好的青春年华,怎么都献给工作了呢?
看看大自然的样子,感受季节的变化, 去做一些不为名不逐利的事情,仅仅是自己内心喜欢的事,这些事情虽然不会让你变的更富有,却会让你的人生有意义。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
-05-
生活 | 生命
马冉冉老师在她的《越书写越明白》书中,这样写到:
生活,代表你在人世间经历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你会受伤,你会失落,你会迷惘,你会痛,你会想要放弃,你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
而生命,则用内在的召唤告诉你,不要放弃,不要停止,不要恐惧,去找出这一切发生的原因与意义,一天天地活着,朝向更大的格局,让你自己去活出本来的光和爱。
越书写 越明白
-06-
你平时不上班都做些什么?
她问我:“你平时不上班,都做些什么?”
“你做什么工作?”,“你在哪工作?”,如果放在几年前,我常常惧怕这样的问题。
有人这样问我的时候,我常常会感觉脸发红发热!然后,眼神暗淡故作镇定的说:我全职主妇!
不用猜,我都能感觉到对方心里是怎么想的:哦!一个没有社会价值的闲人!
虽然,我知道全职主妇一样为家庭做出贡献,如果按照薪水来算,请一个全职司机外加7天24小时保姆,管家... 的支出可能会比去上班的薪水还高,更不要说自己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能陪伴左右的潜在价值!但是,我的心里并不接受全职主妇的身份,也并不享受全职主妇的生活,身体陪着孩子,心却不在,不断的给自己找事情做,开瑜伽馆,组织读书会...... 总想透过自己这个小生命影响到自己之外的人,总想透过工作证明自己,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那句话是谁说的:当一个人开始成长的时候,功课主动去找她!她不得不就发生的事情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当我认为读书会的同学对我不友善的时候,我常常觉得委屈,为什么,我做了一件好事,却收到这样的结果?
为什么我都成长了,孩子还是不按时完成作业?
为什么我参加了数次工作坊,生活还是没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我还要再参加工作坊?有用吗?等等........
直到有一次,老师说:来(参加工作坊),是为了不再来(参加工作坊)!
直到有一天,我知道了:哦,我要做自己的观察者,做自己的主人,让自己和情绪分开,和念头分开....
直到有一天,我真的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自己去书写:此生,我想要的是什么? 我为什么活着
......
我了解到了, 我要在此生找到给予和接受的平衡,我要去经验到外面真的没有别人,我要亲身体验真的没有外面,我要为自己而改变,我要活成一个钻石心女人...
那次书写后,每当面临比较重要的选择的时候,我常常会回到那一次的书写,想到此生的目的,常常会检视:做每一件事是否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是否促成自己成为一个钻石心女人, 因为这份了解,能很快做出笃定的抉择。
所以,现在, 当有人询问我做什么工作的时候,我会特别自信的答复:我全职主妇!
赶上我高兴的时候,我会主动多说几句:我闲暇的时间组织读书会,工作坊,做颂钵音疗,编辑微信平台.....
在这个有空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家庭主妇的标签后面,我看到自己的爱人为我和家人生活质量的付出, 由心里感谢他,为我遮风挡雨,给了我巨大的空间。我能回报的就是我开开心心,家里的气氛温暖如春。
当我这个朋友说不知道是否应该听从内心的想法辞职的时候,我就义不容辞的给她支招:去写写看! 写完,答案自然呈现了。
毕竟,这世界,最幸福的事就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最幸福的事,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07-
灵性书写 | 找到专属于自己的答案
准备好一个本子(或是10张A4白纸),一支笔就可以开始了。
为自己的书写制造一个情境,比如:一个让自己感觉舒适安全的空间,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香薰自己深爱的某种精油,点一支蜡烛,泡一杯好茶....
深深吸一口气,放松身心,然后,
以:此生,我想要的是什么?
或 “我为什么活着”为开头,
列出1,2,3,4,5,...100个你想要的,或是你活着的理由。
让心中的念头带着你手中的笔,在纸上自由奔跑,没有目标,不写给谁看,只是让手记录下来大脑闪现出来的任何句子,不需要分析逻辑,不需要在意句子是否通顺,词汇是否华丽,修辞是否精准,等等等等,只是安稳的用手和笔书写自己的意识流。
问题来了,写多长时间?
通常,初次自由书写的人,最多5-10分钟。
但是,这次不同,这次不仅要书写20分钟以上,还要以列出100条甚至100条以上,直到时间到或是你真的认为并且确定你已经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才能停止。
如果时间到,你还有要写的,就让自己继续写到满足为止。
如果列出了100条,时间还没到,可以选择停下来,也可以继续写,原则是你真的确定你已经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过程中如果想哭,就让自己哭,如果想笑,就让自己笑,记得哭/笑够了,回来继续写就是了。
找到属于自己的专属答案
-08-
走出固有模式 | 走出舒适区
在读书会中,以及我们组织的一些课程中,老师常常提醒:去诚实的不带评判的自我观察,记得自己,让主人醒来。
我们的日常的常态是:身体,这架马车,不是被马(情绪)拉着没有目的的乱跑,就是被车夫(头脑,小我)指挥着,朝着欲望的终点马不停蹄的奔跑,马车主人(我)忘了马车(身体)需要经常被修养和维护,忘了车夫需要有主人的指令才能驾车奔跑。
“我” - 那个身体的主人,头脑的主人,常常躲在车厢里睡着了,不肯醒来。
为了能让我们清醒的记得自己此生的功课,知道自己为何而来,需要不断的有意识的走出固定模式,有意识的走出舒适区。
而事实上,处在42岁左右的中年人,更应该有意识的看到身体在这个时候已经在走下坡路了,生命处在一个关键的时刻,是跟随自己内心的需要,去完成灵魂的功课,还是跟随欲壑难填的小我的需要,继续在物质世界不断的索取,又或是无知无觉的行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虽然在《自我观察》这本书中,作者已经给出了答案:地球是个学校,是灵魂的幼儿园,需要成长的灵魂被送到这里来学习。这里的课程很简答,但并不容易。我们在这里学习如何没有限制,没有期待和没有条件的去爱。每个人天生都有一个学习的攻击,即自我观察........但葛吉夫也告诫我们:要质疑一切,要亲身体验!学习理论不是修行,在生活中去尝试和体验这些理论才是实修。
推荐:
《自我观察》线上读书会
方糖读书会
敬拜
@KONYA, KONYA, TURKEY
- 我是有选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