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于是我们需要换一种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我们需要换种思维,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是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同时,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
当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当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这就最大限度地避免暴力。
非暴力沟通模式专注于四个方面即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些的感受。最后,表达请求。
生活中,我和先生也是经常处于“暴力沟通”状态。生活的压力都把对方当成情绪的发泄口,明明是最亲近的人,都是我们伤害最多的人。其结果就是,明明相爱却都在互相伤害。然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处柔软地带,只要你愿意用心去寻觅。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