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松超《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第27条
写学生故事,首先要思考管理与教育的区别。
管理是以达成一定的组织目标或管理者的一些喜好为目的的。管理看重的是结果,可以不深究过程,甚至可以不必纠结被管理者的体验和感受。我们的“坐班制”,你心在不在无所谓,只要身体在就行,这充分体现了管理的特点。
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要达到教育者既定的一些目标,但其目标核心却是受教育者的成长与改变,让受教育者学会自律,自省、自我教育。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都是在追求受教育者内在的变化。教育看重过程的意义,即关注受教育者的学习感受与体验。说教育过程及教育目的就是这个意思。
洞悉了管理的缺陷,我们就转换思路,让教育教学中更多一些教育,少一些管理。于是吴松超老师就教育引导学生,指出三个层面的工作内容。
一、了解学生。整体而言,某个年龄段的学生有什么样的认知特点,其成长需求有哪些,进而还要关注到一个个具体的学生,如性情,家庭情况和社区环境等,老师的话语和行动要与学生的喜怒哀乐、成长困惑产生共振,观察了解学生是前提与保障。
二、懂得学生了,才能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和环境,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指导,也就是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
三、教育学生,说教是一种方法;管理手段的运用,是一种方法;创造情境和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发现也是一种方法……种种方法组合运用,才有可能达成教育想要的结果,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育问题,教育方法和实施策略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
写学生故事,围绕这些方面,更需要直面这些现象,展开反思,通过写作,梳理、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科学实用的育人方法,以便让自己能从容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