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希腊哲学思维,看知与在的关系
1,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的思想适胜自己底层逻辑模型的规定,它决定着展现在你表象中的世界途径,你的世界模型是你的思维模型的产物。
2,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是在你的思维模型和世界模型或者叫世界观摩形上运行的。
3,从十七世纪初,古典哲学以叶以笛卡尔为代表,十八十九世纪是以黑格尔为标志,这个阶段锤炼了科学思维的基本思维逻辑方法系统
4,十九世纪探讨的问题远远超出了科学视野的局限,因此为未来后科学时代人类的文化奠基,以及对科学的批判建构了一个基本的武器系统。
5,古希腊哲学思绪的延展和迭代,哲学就已经表达出越来越脱离终极本源追问的深度,也就是从追问世界的本源,不得不飘离到追问感知的状态,从追问感知的状态,不得不再飘移到或者轻浮到追问语言的状态这个状态。形成西方哲学走向逐步浅薄化的总趋势。
笛卡尔的二元论
1,笛卡尔是近代西方古典哲学第一人,十七世纪法国哲学家,是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理学家,机械论者。
2,今天使用的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斜角坐标系就是笛卡尔的发明,故称其为笛卡尔坐标系。解析几何是笛卡尔发明的。
3,笛卡尔讨论的问题:我们所讨论的世界究竟是心灵实体的生发,还是物质实体的映照?
4,笛卡尔说他发现他在做梦的时候,他的境是非常真实的,他在梦境中丝毫不能发现自己的梦境是一场虚幻。等他醒来以后,他发现梦境只是梦见,于是他做了一个追问,他说,我怎么知道我醒来的时候不是在另一重梦境之中呢?
5,由此,他说,我要能证明任何东西存在都非常困难,因为既然我所说的在都是发展发生在感知系统中的在。而我的感知系统本身却不能确证。那么我怎么表达对在的追问?
6,于是提出著名论题,我思,故我在。
7,笛卡尔展开的二元论,在逻辑上呈现一个问题,就是既然你只能证明你的知在,既然你所说的在都是之中的,在你并没有感知之外的另一条通道,抵达外物。那么你凭什么说有外物存在?也就是笛卡尔的二元论
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与休莫的不可知论
1,贝克莱当年提出他的学说的时候,即使在盛产哲思的西欧,也被普遍社会认定为他是精神病人。
2,贝克莱提出著名三论,叫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对象和感觉原是同一种东西。贝克莱的表达非常极端,他完全否定有外部世界存在,但是在逻辑上成立。
3,休谟是彻底的经验论证。经验论上讲,它的表层是唯物主义,就是我们一切知识来源于对外物的经验,或者说对外物的感知,这是典型的唯物主义。
4,休谟说,既然我们的知识只不过是经验的产物,洛克提出的白板论,我们的精神是一个白板,外物在白板上的投影和书写就是我们精神的内容。这就是我们的知识体系。这是典型的唯物主义
5,休谟论证,我们的一切知识和经验无关,我们经验获得的只是具象要素,而我们的知识是普遍要素,是全程判断的构成。
6,因此,休谟提出此前对因果律全称判断,所有知识建构乃至实在本身是什么的探讨,全都不过是逻辑上的独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