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是斯坦福大学广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作者是凯利·麦格尼格尔,他的主要工作是帮助人们管理压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多年来,通过观察学生们是如何控制选择的,她意识到,人们关于自控的很多看法实际上妨碍了我们取得成功。这本书从影响自控的生理学基础、心理陷阱和各种社会因素入手,吸收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洞见,为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项目开设了一门叫做“意志力科学”的课程,参与过这门课程的人称其能够“改变一生”。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调查,你知道你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吗?
1。我要做。。。
2。我不要。。。
3。我想要。。。
生活中有人非常的清晰自己“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可大多数人却不知道要什么、不要什么。大家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吗?
这与我们大脑中的结构有关,也是一个人自控力强弱的体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在人的大脑中存在的一种原理——奖励的承诺,来揭示我们自己的渴望、被诱惑、上瘾是如何发生作用的;通过深入剖析这种原理,让我们找到生活中哪些现象能刺激到你的奖励承诺系统;并由此来做一个侦探,识别出哪些是真正的奖励,哪些是虚假的奖励。
1953年,来自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两名年轻科学家詹姆斯·奥尔兹(James Olds)和彼得·米尔纳(Peter Milner)试着研究一只令人困惑的小白鼠。奥尔兹和米尔纳将一个电极深深植入小白鼠的脑袋里,通过电极来刺激大脑的某个区域。其他的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个区域能让老鼠产生恐惧的反应。根据过去的研究报告看,实验室里的小白鼠很讨厌这样的电击,它们会避免任何导致大脑受刺激的事情。奥尔兹和米尔纳的小白鼠却恰恰相反,它不停回到笼子的角落里,那个它曾经受电击的地方。看起来,他们的小白鼠还想被电击。
他们无法理解小白鼠这个怪异的行为,所以决定验证一下,看看小白鼠是否希望被电击。每次小白鼠向右移动、远离角落的时候,他们就会用适度的电击来奖励小白鼠。小白鼠很快就明白了。在短短几分钟内,它就爬到了笼子的另一个角落。奥尔兹和米尔纳发现,只要他们用电击来奖励小白鼠,它就会向某个方向移动。很快,他们就可以像操纵木偶一样操控小白鼠了。
难道其他研究人员出错了吗?莫非刺激小白鼠脑中这个区域的效果和他们想的不一样?还是说,
他们的小白鼠是个自虐的家伙?
实际上,他们无意中发现了大脑里一处未被开发的区域。这多亏了植入过程中的一个小失误。奥尔兹是社会心理学家,不是神经科学家。他的实验技巧很糟糕,把电极安在了错误的位置上。所以,他们阴差阳错地发现了大脑中一个受刺激会产生强烈快感的区域。要不然,怎么解释小白鼠为了再被电击而到处乱跑?奥尔兹和米尔纳将他们的发现称为大脑的“快感中心”。
但奥尔兹和米尔纳还是不明白他们到底发现了什么。小白鼠体验到的不是极乐,而是渴望。神经科学家最终通过对小白鼠的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奇妙的窗户。通过这扇窗户,我们能看到自己渴望、被诱惑、上瘾的种种体验。我们会发现,在追求幸福的时候,我们可不能相信大脑指引的方向。我们还会发现,神经营销学这个全新领域是如何利用这个原理来操控我们的大脑、为我们制造欲望的,以及我们如何才能抵抗这种欲望。
通过一个小白鼠的 试验告诉我们,大脑有一块区域被称为“快感中心”他能够支配我们感受到快乐。虽然这个结果让大家感到吃惊甚至奇怪,但这是真的,这并不是某些特殊情况下的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小白鼠发现如果不断自我折磨会刺激大脑产生极乐感受,那他就能忍受这种刺激,不断的接收这种刺激。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找虐型”。找虐型并不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是大脑的一种欺骗,一种奖励的假象。
后来经过不断的实验发现,这并不是快乐中心在起作用,而是“奖励系统的东西”。
在我们的中脑的位置,有一个“奖励承诺”系统,他们刺激的区域是人脑最原始的动力系统的一部分。这个系统逐步进化,驱使我们采取行动和消耗体能,听起来就像是在“找虐”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小白鼠不停地在第一次接收到刺激的角落里跑来跑去,宁愿遭罪,也要让大脑再接受一次电击的原因。每当这个区域受到刺激的时候,大脑就会说:“再来一次!这回会让你感觉良好!”每次刺激都让小白鼠寻求更多的刺激,但刺激本身却不会带来满足感。真正带来满足感的是刺激背后那种承诺——奖励的承诺,下一次会更好!
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刺激,美丽的少女、可口的饮料、电视广告、体育彩票,这些都让我们变成真人版的小白鼠。这时候,大脑就会对“我想要”的东西深深着迷,而说“我不要”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当大脑发现有获得奖励的机会时,就会释放一种多巴胺的神经递质,他会刺激我们关注想要的,刺激我们变得更加的贪婪。大量的多巴胺的存在,并不能产生快乐的感觉,而是一种激励,一种获得后的一种奖励承诺,让你更加的为这种感觉努力。
多巴胺控制的是行动,而不是快乐。奖励的承诺是保证了大家成功的行动,从而获得奖励。当奖励系统活跃时,他们感受到的是期待,而不是快乐。
任何让我们觉得自己高兴的东西,都会刺激奖励系统。比如,令人垂涎的美食,咖啡的香味,性感的笑容,等等。
这样,我们是不是更好的理解那些砸锅卖铁也要去买彩票的人的行为了?
大家要注意,这不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是一种大脑的骗局。
现代科技及时行乐的特点,加上原始系统的激励系统,让我们成为了多巴胺的努力,从此欲罢不能。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测试,来看看你抵抗诱惑的能力有多少!
完全不符合1分 完全符合6分
1.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总想去吃点好吃的 1 2 3 4 5 6
2.我看到冰激凌、奶茶、可乐、汉堡,会止不住的想吃 1 2 3 4 5 6
3.我去购物的时候感觉特别的痛快 1 2 3 4 5 6
4.我玩纸牌类的游戏会停不下来 1 2 3 4 5 6
5.我总能找到一项活动让我停不下来 1 2 3 4 5 6
上面的自测题,大家都得了多少分?
这张自测表总分30分。10分以下的小伙伴非常棒!说明你自控力非常强,不收诱惑的驱使,能控制好自己的欲望。10-20分的小伙伴也不错!这说明你的自控力是大众化水平,在生活中需要觉察自己在哪些方面会控制不住自己,及时刹车、止损。20分以上的小伙伴呢,需要注意一下了,你的自控力比较弱,意志力并不强,比较享受外界的刺激而并不下来。不过也不要担心,今天学习你可能是受益最大的,今天的学习可以帮助你觉察自己,提升自控力。
我们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行为是受大脑的骗局影响的。比如,发出去一条微信,就在不停的看手机,期待对方赶紧回复;看了一条视频,让我们捧腹大笑,然后再看一条,再看一条,时间就这样慢慢过去了;28岁的小伙在网吧拼命的打“星际争霸”的游戏,打完一局再打一局,直到心血管衰竭而死;再比如,酒精上瘾,甜食上瘾,等等。
下面结合你自己的情况,我们来谈谈,你有哪些行为与自测表里的事例类似。比如食物?酒精?购物?社交软件?还是其他的东西?试想想,最近的一周或一个月里,是什么吸引了你的注意力?你难以抵抗的诱惑是什么?
让我们来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深入剖析一下,是什么让你的多巴胺神经元不停的燃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有一些难以抵抗的诱惑存在。下面我们以一些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事例来判断一下,它是否属于奖励的承诺。
1、星巴克推出新品
2、压箱底的旧款式服装推出新颜色
3、在打折零售价旁加一个高得离谱的“建议零售价”
4、全球限购款
5、还有一天,只剩最后一天啦,明天就涨价
6、甜品店飘来好吃的味道
7、高挑的个头,性感的微笑,好看的面孔
8、菜品中搭配糖类、盐类、脂肪类物质
9、乐透彩票的广告,鼓励你想象拿到一百万后去做什么
10、超市里的免费品尝区
以上的事例,全部符合奖励的承诺原理。如果你没有选出哪一项,那说明没有识别出它背后的原理,或者这些项目不是你的刺激点。每个人的刺激点是不一样的,就像每个人的痛点是不一样的。找到你的奖励的承诺陷阱,识别它,解密它,你就会成为一个自控力强的人。
大家在生活中做一个多巴胺的侦探,寻找一下你周围还有哪些现象符合奖励的承诺。
奖励的承诺有很大的力量,他会然给我们继续追求哪些不会带给我们快乐的东西,会让我们消费哪些不会带来满足感,只会带来更多的痛苦。所以,即便你经历的事务和原本承诺的并不相符,大脑也不会给你释放停下来的信号。这就是来自大脑的欺骗。
当我们遇到奖励承诺的刺激时,该怎么办才能够打破这种承诺带来的假象呢,怎么才能揭开大脑骗局的魔咒呢?
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看你有什么好办法。
比如,遇到事情时要及时的止损;清晰的知道我要什么,我不要什么;有一定的自我觉察能力;如果自己做不到,可以找他人提醒。
每个人的方法不一样,找到适合你的方法就好!
大家想一下,当你抵不住诱惑的时候,对大家来讲是好处还是坏处?
坏处:自控力差,陷进去拔不出来
好处:对于不喜欢做的事情或者无趣的事情,采用奖励的承诺可以让你产生兴趣。比如:让我们不开心的家庭琐事可能变得很有吸引力;定期储蓄,承诺可以随时取钱,养成储蓄的习惯;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带卡和先进去逛商店;戒酒、戒毒联盟用的“鱼缸法”;激励拖延症采取行动,不在拖延;让自己积极主动;等等。这些都是奖励的承诺带来的好处。
可见,适度的欲望、适度的成因是有必要的。当你理解了所谓的“奖励”到底给自己什么感觉时,你就能做出最明智的决定,知道该怎么奖励自己。
下面,我们体会一下,这种奖励的承诺给你什么感觉。期待、希望、兴奋、焦虑、流口水……你的大脑和身体感觉到了什么。然后,允许自己接受诱惑。和你的期望比起来,这种体验怎么样?奖励的承诺有没有消失?它是否仍然促使你吃得更多、花得更多、待得更久?什么时候你会感到满足?你是否达到了一种没法继续的程度,因为你太饱了、太累了、太沮丧了、没时间了,或是无法得到“奖励”了?
你之所以会受到诱惑,是因为大脑告诉你,你会很快乐。是这样吗?
是?不是?
你真的感受到了快乐吗?
还会感受到什么?
除了期望,还有更多的压力和焦虑。
(进行这项练习的人通常会有两种结果。一些人会发现,当他们真的关注放纵的感受时,他们实际
上并不需要自己想象中那么多的东西。另外一些人发现,这种体验完全无法让他们满足。这就暴露了奖励的承诺和实际体验之间的差别。这两种观察都会让你对曾经无法控制的事有更强的自控力。)
所以说,我们常常误以为的快乐源泉,其实正式痛苦的根源。
那,如果我们彻底的失去了欲望,没有任何的执念,这是好事吗?
不是好事。
书上举了一个瘾君子的例子,当他从瘾君子一下子变成了完全没有“我想要”力量的人时,他也就失去了很多渴望,也不再需要快感。这也意味着他们没有对满足感的期待,他们可以吃东西、购物、社交,但不是从中获得快乐,也就会失去动力。如果你想不出任何一件让你感觉良好的事的时候,也就是去了生活的意义。
所以说,我们要客观的看待奖励的承诺。奖励的承诺并不能保证快乐,但没有奖励的承诺却肯定会带来不快乐。有了奖励的承诺,我们就会屈服于诱惑;没有奖励的承诺,我们会失去动力。
如果我们想拥有自控力,就要区分让我们生活有意义的真实奖励,和让我们分散精力、上瘾的虚假奖励。
虽然这样并不容易,却至少时刻让你警惕,不要相信大脑的弥天大谎。
好,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
1、我们从一个科学实验了解到了找虐型的原理
2、我们学习了奖励的承诺的原理
3、通过一个测试让我们了解了自己抵抗诱惑的能力
4、带领大家寻找了生活中常见的奖励的承诺的事例
5、带领大家体验奖励的承诺的感受,有快乐的,有压力和焦虑
6、没有奖励的承诺并不是好事
7、留给大家一个作业,在生活中做一个多巴胺的侦探,找到奖励的承诺事件,区分什么事真正的奖励,什么是让我们分散精力、上瘾的虚假奖励。
我相信,通过上面的学习,能让你揭开假象,拥有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