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是种姓高贵的婆罗门之子,接受着高端教育,年轻英俊,聪慧好学,深受家人的喜爱和朋友的追随,然而在祭祀的袅袅青烟和经典教义的熏陶下,他并不快乐,甚至愈发惆怅,因为他想要追寻到独一无二的“自我”,这个内心最深处的终极之物。
于是,他坚决地辞别了父亲,与朋友果文达踏上了沙门的苦修之路。但是他发现,沙门的禅定、屏息、忍饥挨饿只是通过暂时麻木感官来逃避生活的痛苦和空虚。他再次抛弃了老沙门,在朋友果文达的鼓动下去聆听佛陀的教义:众生皆苦,但通过佛陀之路可获得救赎、脱离苦海!果文达在佛陀的感召下眅依佛门,而悉达多想要获知的并不是佛陀的教义,而是佛陀达到宁静圆满境界的实践之路,所以他在初次觉醒之后一个人踏上了孤独的远行之路。
他不再克制自我,而是接受自我纯粹的感官欲望,以游戏的方式享受与名妓珈玛拉的情欲,掌握成为富豪的游戏规则,体验与人相处的快乐,直到他在人世中沉沦衰老,堕落于普通人的贪婪、吝啬、颓废、放纵,这使得他充满厌倦和痛苦。于是,他不想再寻找自己,甚至想要死去,然而通过“唵”的福音和自我的反思,他在绝望中获得了新生和再次的觉醒!人性是复杂的,就像逝去的流水一样,时间也是瞬息万变的,过去的已经消亡,当下的即是新生,所以不必纠结于过去,努力践行好当下便好!
此刻,他以河流为友,以渡他的船夫为师,体味自然、聆听和渡人的智慧!只是他依然客观地审视着别人的苦难,羡慕着世人沉浸于孩童般的纯粹之爱,直到他真正地开始投入自己最恳切的爱!他在摆渡时遇见被毒蛇咬伤的珈玛拉和她的儿子,那也是自己的儿子,珈玛拉不幸死去,悉达多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儿子!可是,一向娇纵的儿子又怎愿忍受摆渡人清贫的生活,所以小悉达多抗拒着自己的父亲并独自出逃回城。悉达多在自己输出的父爱中终于体验到了孩子般纯粹的情感,只是这情感并未结出香甜的果实,而是带来刻骨铭心的疼痛!
在船夫的安慰下,在河流纷繁复杂的声音中,他回忆着自己的一生,真正感受到了自我的存在和生命的圆满。“自我”的存在不是宗教麻痹性的言辞,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而是在经历渴望、痛苦、快乐、善恶之后真正地融入生活,接受生活,顺应并热爱生活中存在的一切!所以,没必要陷入“苦苦追求精神自我而不得”的恶性循环,而是要在真正地生活中去领悟自我生命的意义!
回想当初,悉达多只是一个聪慧的修行者,身处于智者的教义中,高高在上地审视着世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只有当他真正地放下空洞的思想和对自我的执着,真诚地投入到人世的生活,他才能最终收获自我存在的真正意义!他和果文达的结局便是明证,果文达成为佛陀的弟子修行半世,也没有获得自我的意义和心灵的宁静,而这些悉达多在经历生活的漩涡之后便拥有了!
因此,与其高高在上地探寻自我,不如脚踏实地地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