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孩子三岁时,一日如常,儿子正在客厅玩积木,奶奶炒好菜后,又开始了她的呼喊:凡凡吃饭了,饭盛好了,快来吃,今天有你喜欢吃的菜。
过了一会,不见动静,奶奶催促道:“凡凡吃完饭再玩,再不吃,饭菜就全凉了”。
又过了一会,还不见动静,奶奶焦急道:“凡凡再不来吃,我就收拾碗筷,没得吃了啊”。
也许是嗓音的提高,孩子有些厌烦,回了一句:“等下就来”..........
这一幕天天上演。
我放下碗筷,将儿子的饭重新倒回电饭锅,然后看着母亲,反问道:“妈,你别再喊他了,你看看他有理你吗?你再喊他也没来,还像是听不见。你就等着他自己饿了,他自主动会来的。你只要告诉他一声,我们开始吃饭了,就可以了。”
母亲瞪了一眼,“那怎么行,这菜都炒好了,他不吃,一会儿就凉了。再说,小孩子你不喊他来,他会自己来吗?”
我说,“你放心吧,他玩饿了必然会来。再有,我们都在这儿吃饭,一会儿没人陪他,更没有人看他,他很快就会失去兴趣的。再有到这个点了,他应该也饿了,他会来的。”
母亲一笑,没说什么,好像在说,我不认同你的想法。
我看向孩子,“凡凡,吃饭了。”
应该是感受到了“威严”,孩子悻悻走来饭桌。
儿子抬腿上座,“我的饭来?”
我看着气不打一处来,“等这么久,早凉了,我倒回去了。”
“那我吃什么啊?”,他有怒不敢言。
“你想想应该说什么?自己好好想一想”,我反问道。
“奶奶给我盛饭,谢谢!”
母亲连忙放下碗筷,盛来米饭,还不忘叮嘱又好吃的......
似有所悟,我看向母亲,“刚才我一直在想,对于吃饭这件事情,必须要让他自己开口,说自己饿了,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帮忙盛饭,还必须得加一句“谢谢”,否则不要主动给他盛饭。原因很简单,站在孩子角度,如果我们直接盛好再催促,他会觉得每次会有人帮我盛好饭的,吃饭这件事呢,也是爸爸妈妈或者奶奶给我安排的任务,而不是自己饿了主动想吃。相反,如果等他真的饿了,主动来找你的时候,而且还要记得说一声谢谢,那么将是什么呢?他会明白,我是因为饿了,所以要吃饭,而且呢,爸爸妈妈和奶奶帮我盛饭,所以要谢谢他们。”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换一个角度,就是另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