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心情指数:9分
感恩敢在最后时刻完成今天分享
感恩支持,可以更好前行
感恩理解 动力最大来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换一种方式看待这个世界。克已得礼的根本是管好大脑,孔子说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人哪怕只有一天能够做到克已复礼,那么全天下就能回归到仁德的境界。原来非礼这四句话是为克已复礼的行动。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理解自己,才能真正理解世界。带着要去见一位重要客户的心态出门,那么你的行为举止就一定会端庄很多。不愿意别人加诸自己身上的事情,也不要它加诸别人身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说话做事要沉得住气。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出自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意思是内心是光明的,坦坦荡荡地来,坦坦荡荡地走,再没有其他要说的话了。带着批判性思维去内省,让自己问心无愧,半夜敲门心不惊。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也孔子的很多话,我们都要加上应用的尺度,如果尺度把握不好,就会过犹不及。一个人能够真正做到君子的状态,怎么会担心自己没有兄弟呢?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小心“枕边风”。子张问孔子什么叫明智,或者说一个人怎样才能变得更加明智。孔子说,如何能够做到,受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也不轻易地做决断,不随便地去行动,这就叫作“明”。指像水一样渗透在你身边的谗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信任是管理的基础。子贡问孔子怎样治理政事,如何管理国家。“足食、足兵、民信”是一个国家以稳定向前发展的“三驾马车”。这在现在看来依然可以成立呢。如果是三者排序可去兵,两者可去食。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外在修养的重要性。关于文和质的讨论,在论语中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棘子成说,一个人只要有足够好的内涵,外在就不用装样子了,外在的装饰都是浪费。一个人举止谨慎,语言适宜,着装得体,都是缘于内心对别人的尊重。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之足,君孰与足?】管理国家的底层逻辑,是藏富于民。有若是孔子的弟子,长得跟孔子有些像。鲁哀公问有若,年成不好,该怎么办?有若说收一成税就够了。鲁哀公说收两成都不够,你怎么让我收一成税呢?国家和百姓的关系是儒家经常会讨论的一个论题。如果一个领导者自私而短视,只是觉得国库需要多少钱,就要收多少税,最终的结果是整个国家的饼变得越来越小,甚至会出现社会动荡。无论何时,一定要照顾到老百姓的利益,这是作为一个国君最起码的责任。这也让我想到之前国家的一系列减税动作,会不会和这有关的思考呢?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徒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情感偏激会带来什么后果。子张问孔子,什么叫崇德,什么叫辨惑。崇德是与自身修养有关的,即一个人如何遵崇德行,或者如何带动更多的人遵崇德行。辨惑是指如何去分辨人生中令人疑惑的问题。以忠信为根本,将忠信作为做事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