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回趟娘家,隔壁老王带着自己的孙子喂饭,我随口问了一句“孩子妈妈去哪儿了”,老王很怨气地说“她跑了,不想要这个孩子”刚满八个月的孩子看着老王,已经开始说话“妈妈……妈妈”的音,老王哄骗着“我们不要妈妈,有奶奶陪你”我可以察觉我心里的不舒服,是那种心疼。
跟嫂嫂闲聊时,听说王家小两口,生完孩子就双双远方打工,孩子就给奶奶带,孩子发烧感冒都没有人在乎,全身都是疹子,照样去上学,被我嫂嫂看见,那个心疼的劲。
再有用力过猛的例子,两口子还没准备结婚,就意外怀上了,女方在家待产,男方开始筹钱准备结婚,因为毫无积蓄,开始感知生活压力,我想这才刚刚开始啊,孩子孕育,生产,抚养那可是一辈子的牵挂呢,如果父母有基础的担当的话。希望都能好起来,就是过程有些难,关键妈妈要带着孩子,快乐地带着孩子。
我走在育儿半路上的人,看着小年轻恋人逗孩子,羡慕一家三口甜蜜幸福样,就觉得有个孩子也不错,我很想悠悠地说“甜蜜幸福样”那是广告,有太多的琐事,产生很多压力,需要投入很多精力才是真相。我生完孩子,更心疼我妈了,偶尔还气一气老人家“妈,我小时候是不是没有他(我小儿)这么皮,比他乖的”我妈就笑笑说“小时候,你爱哭,怎么哄都不住,我实在气不过就打你,或者吼叫几声,哪像你现在让他哭个不停,都不打的,还不说话”。
最近一直反复看几本我觉得值得打磨的好书,今天看到张旎的软文“是你的怯懦摧残你的孩子”,有我的另一个角度解读,让我更坚定自己的立场“孩子的生命,是独立的,在未成年前期,妈妈的作用是协助而不强制,是鼓励而不打压,是纠正而不恐吓”,开头的例子也是觉得孩子特别无辜,但也有很多可能的人生方向吧,只是可能感知爱的力量会少很多,然后内心不够充盈,可能后续需要很久时间修复。比如我妈妈确实用“打”或“吼叫”镇住我了,导致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受害者”模式,感觉全天下人都轻视我,心里怯弱的很,稍微一些委屈或者紧张场面,就会条件反射般得哭,近三十岁才慢慢填补内心的怯弱,让自己更强大,更自信起来。
我妈妈年轻时候,也是怯弱而又强大的,我猜,妈妈在家承担主要抚养三个孩子的义务,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又不在乎别人说她家女儿不够优秀,在乎儿子的方方面面(重男轻女呢)在孩子面前经常说“以后你们长大要有出息啊”在孩子面前经常数落爸爸的不是,我跟妹妹倒是走了反叛之路,不爱念书,更爱爸爸,跟爸爸玩耍,有时候父母因为家里经济拮据,吵架,冷战,偶尔也是疲惫不堪,不愿多表达什么,在我幼小心灵落下不少烙印“要坚强,要经济独立,要懂事”让自己一路走来好强得让自己不好过,有时。
现在想来,在我小时候,妈妈已经给我她最好的呵护了,虽然她有时候特别不开心,而我自己已经被保护得很好了,因为还有其他兄弟姐妹需要照顾,现在回想,印象模糊的很,依稀记得我看书的时候,妈妈都是默默不说话,让我安静地看书,妈妈没有帮我做大多数决定,书爱念就念,考个三流大专,倾其所有供读,选择男朋友倒是有一些阻碍,后来也顺其自然吧,自己的路自己走,大专毕业辗转多份工作,妈妈看我实在拮据,友情帮忙,给了我三百块救济,后面再也没好意思找妈妈拿过生活费,稳定工作后每年年底给妈妈三百五百麻将消遣费用。妈妈保护了我的自主选择的权利。
现在自己有了孩子,才晓得,女人不容易,做妈妈更不容易了,自己如此勇敢嫁了人,还生了娃,每每看到身边单身的自由人,心生无限波澜,有所得有所失吧。
就三五年前,还催促身边单身好友结婚,现在我倒是不敢说话了,幸福开心就好,无论单身,还是恋爱。
孩子也要三周岁了,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哭闹更狠了,嗯,就让他哭着,只要不是身体不舒服的问题,使劲哭,哭到声带发哑,第二次。孩子也乖了,知道在我这不管用,稍微哭一会,就不做声了,会跑到我面前说“妈妈你跟我说话嘛,抱抱我嘛”,我开口说话,抱抱孩子,好,哭戏结束。
孩子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上学啦,要不要去小班,中班,大班啦,要不要开始启蒙教育,比如教英语啦,我觉得孩子开心就好,保持学习的好奇心是很重要的,我做好孩子的榜样,保留学习的好奇心,看到很多之前不明白的,从未探知的知识面,比如“快速阅读本来就是错误观念,读那么快,消化不良,不就是白读嘛,关键是读懂,并消化为实践”“学以致用才是变现的捷径”,导致我本身的观念都在更新迭代。我也成长,孩子也跟着学习。
五年前,在请婚假的时候,老板谭小姐就跟我说“Rachel,孩子是从你怀上,就是一辈子的牵挂了” 现在想想甚是有理啊,只有经历了,才知道这个责任的重大。
如果妈妈可以更从容过好自己的人生,陪着孩子一起成长,孩子的人生会有更多好的可能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