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自私”的人,怎么不是呢?
小时候,母亲常强迫我读书,作功课,乃至我不愿意,棍棒交加。
于是我下课后都不敢直接回家,而是来到附近的沙地,听鸟声婉转,虫鸣啁啁,感受太阳曝晒过的沙子闷热。心想“为什么大人总要强迫人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我要他们买玩具,他们可是一次也没答应。”
落日是一个贵妇人,被一件祥云织成的彩袍紧紧包裹着。
我一向是最喜欢黄昏,然而也意味着天之将暗。“别了。”落日是我的好友,离开,自然是要告别的。她来到地球的另一半,我回家里念我的“A,B,C” 。
时光就像墨水,看着粘稠,滴在纸上转眼染黑了一大片。
我高中时的一个死党和我相邀去读学前教育。然而父母说不行,说是“读三年高中去教幼儿园是浪费。”
这可真让人惆怅。现在想来是,他们是觉察出了我所以选择学前教育是贪其轻松,不愿我自毁前程。只见他们的眼睛,分明透露着拒绝,不可商量的。因他们的倔强,在填志愿时,我只好把学前教育排除在外。
前不久我参加高中的同学会,顺便回老家看看父母。“我们也有好处的,就是轻松⋯⋯”我那个死党,分别地死撑,就是不愿承认自己的职业“低人一等”。这使我后怕,当初幸好听了父母的安排。
那片沙地被圈在一圈楼房中间。如今既没了鸟叫虫鸣,因草木被伐尽,也感受不到沙的温热,因与地面隔了一层鞋板。只有落日这个老熟人,从楼与楼的空隙中,射出散发她的光与热。
“爸!”父亲自从退休后,迷上了种菜,他正挑着一担菜往家里走。他一年比一年不一样️,我于是更加了解古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味。
从前,母亲要求我们下午上学前必须喝一碗极酩极苦的凉茶。弟弟闹啊,哭啊,也许还有些许厌恶吧。这就像当初父母强迫我读书,要求我改志愿一样。
对人好这并不难,难的是即使却被当成恶意,也不改其初衷。除了父母的爱,一种本能。
他们不让自己的子女走上歧途,可以不惜一切手段,可以不顾任何人的感受,是最最“自私”的。然而他们的话大部分却是实用的。因而有人批评老一辈人尚自干涉年轻人的生活,我觉得未必是正确的。
他们那句:“老子走的路比你吃饭都多!”就让决大多数的青年却步,毕恭毕敬,并不完全是父母的爱,更多的是他们说得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