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水养人”讨生活
锦江的桥头有许多饭馆茶楼,临河而建,绿树掩映,碧波船影,河风清爽,东门的品鱼楼,南门的万里酒家,都占尽地利。品鱼楼店堂别具一格,店面和街面虽然高低一样,但进得店来,一级级石梯依次而下,有如从楼上走到楼下,整个大厅窗户四开,河风飒飒,出得门来,一色栏杆,有层层梯石延伸到东门大河,河里放置有数十个特大竹笼,用铁链相互套着,竹笼里养着鲜鱼、鲜虾,顾客随叫随逮,有时顾客还亲自到河边竹笼里尽情挑选鱼虾,真是名实相符的“品鱼楼”。沿河的茶楼数不胜数,都是借河岸空处,绿树荫下,摆放着数十个甚至上百个竹椅,或檐下,或河边,随意设置更使人觉得舒心方便。万福桥边一沿河茶馆,充分利用河岸之便,茶客们沿河散坐,人多时一眼望去,竟不见头尾。
沿河居民中,不少人充分享受“河水养人”这个便利,也利用它为更多人分享。推豆腐、点豆花的作坊特别多,豆腐细嫩如脂,洁白如雪,豆花更是清爽回甜,如膏如饴,成都人依靠锦江辛勤劳动,用母亲河的乳汁养育自己。
大河中,不管春夏秋冬,总有人在浅水处用一薄小板做成的呈倒三角形的小摇船,在水中不断晃荡,通常是一人在深处挖沙,另一人将三角摇船中的沙不断向外摇,沉沙渐渐摇出,剩下的沙就有许多细小金亮的沙金,人们称他们在“淘沙金”,他们通常要在水里淘好几个小时,至于收获如何,不得而知,但在人们印象中,他们是长年累月这样泡在水里,不断地挖呀挖呀,淘呀淘的。
锦江的两岸有大片空地,或杂草丛集,或灌木聚生,一些临河人家便在这空地上放养着几只羊子,他们不是图羊肉吃,而是每天挤羊奶。那时,总见有人拿着一本书在河边坐着,边看书也边看养着小羊子。间或有些空地,河边人家将它整理出来,种上白菜、莴笋、芋头、海椒等四季蔬菜,河岸不大平整的,就种上南瓜、丝瓜、扁豆,据说成都人以前吃的蔬菜,这河边空地和城里的空地种出来的就基本可以满足了。
河岸上处处丛生着灰灰菜、野苋菜、马齿苋、棉花草,家境清寒人家的孩子,就常常背着背篼或提着小竹篮,沿河走一遭,便可采摘到大半背篼或一竹篮野菜。春天,棉花草最多,初夏,灰灰草最嫩,夏天,马齿苋长得又肥又大,而野苋菜四季皆有。其中最妙的野菜是棉花草,又叫艾蒿草,用它来做的艾蒿馍馍乃是川西坝子的一种民间小吃。
那时,夏天发大水时,总有人在河边走来走去,手上拿着一根前端有弯钩的长竹竿,向河里搜寻,河水中漂着的树根、短木、杂树,他便一一捞起,晾在岸上,黄昏时,便收拢,能聚得好大一堆,那是在河边“捞柴”。临河一些人家靠这河中捞来的柴火寥补炊用。那些粗大的原木是没有人敢捞回家,哪怕搁浅在岸边。顶多有孩子用柴刀将原木上的树皮刮掉而已。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