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萨谬尔森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可见,幸福感低的人,不一定是因为拥有的太少,也可能是因为想要的太多。而幸福感高的人,也不见得就是命运对他格外垂青。
晨起时窗外的一抹阳光,下雨时手里的一把伞,天冷时添上的一件外套,喜悦时能够分享,悲伤时得以倾诉……这些日常里的点点滴滴,不都是生活里的小确幸?
然而,有人走在阳光里,祈求着每天都是这样的好天气;有人走在雨天的伞底,羡慕着别人干爽地坐在车里;有人穿着保暖的外套,心里想着那件还买不起的名牌大衣。喜悦和悲伤,都是一种情绪,幸与不幸,不仅仅靠运气,更取决于精神世界的丰盈或贫瘠。
生活本身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艰难和疲累,只是欲望太多,欲壑太深,纵然拥有再多,依旧填不平内心的空虚,禁不住欲念的啃噬。
适度的欲望是鞭策前进的动力,但过度则会变成吞噬幸福的痛苦深渊。我们要当欲望的主人,而不是成为它的奴隶。如何才能掌控欲望,分享两点个人的小建议。
一、掌控好欲望的程度:不求一步登天,但求行稳致远。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凡事不要急于求成,要知道“细火慢炖得真味,日月雕琢成山河”。短跑拼的爆发力,但长跑拼的是耐力。很多参赛者之所以失败,不是能力不如别人,往往是因为用力过猛。“有目标的人生,叫航行;没有目标的人生,叫流浪”,目标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欲望。我们需要管理好这种欲望,为自己科学设置目标,包括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易程度、目标的可行性等。“洛克定律”告诉我们,当目标是未来指向的、又是富有挑战性的,那它便是最有效的。就像篮球架的高度设置,既不是轻易可以够着、但又是努力可能够着的,这样才让篮球又了吸引力。如果篮球架设置为两层楼高,或是只要一两米高,那还会有这么多人风靡这项运动吗?目标的设置也是如此,不要让欲望一下子疯狂发酵,而要一点点适度释放,把几层楼的高度分解为一个又一个的“篮球架”,一层一层实现进阶,让欲望成为一股受控制的有序释放的动力,推着自己前进。
二、了解欲望的来源:内在驱使还是外部促动。
不管是追求更优质的物质条件还是寻求更高层面的精神享受,这都无可厚非。但我们要区分这种欲望是来自于自身为实现更高人生价值而由衷产生,还是受外界影响而产生,例如过度攀比、盲目跟风、虚荣纵欲等等一系列非健康的心态。如果是后者,那我们应该及时回归眼前的生活,找出欲望背后的心理根源,实施自我干预。人生是自己的,我们没必要照着别人的样子生活,更不需要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很喜欢杨绛先生这句话,“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最后,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希望我们都能活出自己内心最纯粹的样子,做欲望的主人,感受到生活里的每一分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