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试音成功一单以后,我的积极性似乎被调动起来,连着几天都试音了 。总觉得,该是收获成功的时刻了,但是相反,并没有。自从上次那一单成功以后,我的试音又陷入了一片混沌之中,所有的试音单都指向了一个问题:声音偏向于念稿,代入感不强。
一连好几个试音失败以后,我如被霜打的茄子一样,人就有点蔫了。状态也不如之前那样积极了。所以,试音也不勤快了。但是声音的练习不曾停止过,每天的口部操 ,每周的配音任务和听课任务也认真地完成了。
昨天晚上把之前试音失败的音频,都听了一遍,然后,我突然明白了个事。
我们通过4个月在打造我们的声音,所以,4个月以后,我们的声音变得好听起来了,似乎我们总是希望在播读任何文稿,都希望自己的声音是好听的。这让我们在播读之前有了很大的心理负担,播读以后也总是担心声音不够好听,发音吐字有没有符合规范,有没有字正腔圆,有没有提打挺松。
出来的声音,那一定是标准的发音,气息也不错,噪音也都去除了。在我们看来,应该是一个能够凸显出我们声音的好作品。
可是,试音在我们殷殷期待中失败了。
直到我昨天接了一个“妙招姐”的试单。甲方爸爸要求声音温柔,有亲和力,其他没有,还给了样稿。如果不看样稿,我理解的温柔有亲和力的声音的样子和样稿中提供的样子,那是天壤之别的。
听了样稿以后,我突然发现,其实甲方爸爸根本不要求你的声音甜美好听,普通话标准,他只是要求你把话说清楚,把要表达的内容表达好,让听众听得进去,听得明白。至于,声音类型,其实训练过的甜美的声音反而容易淡化主题内容,反而不好。
接着我也突然明白,什么是带入感不强了。
如果我们在读一篇稿子的时候,想到太多,就难以聚焦到稿子的内容上,播讲出来的内容可能很好听,却很机械,没有感情色彩,没有交流感,说白了就是情感没有到位,画面感不强。
播讲一个稿子,重点在于传播内容,把内容播讲的清楚又传神,才是甲方的期待。
其实这也是一种叫做:听众思维吧。
练习剑招的目的原来是忘记剑招。